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前兩天,有段秒拍視頻上了微博熱搜:新冠疫情下,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小女孩的爸爸馬特·戴維斯是美國佐治亞的一位警察,需要每天在街上巡邏,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小女孩幾天沒有見到爸爸了,有點想爸爸。於是,爺爺邁克爾想到用塑料袋包裹他的孫女,以便父女倆可以彼此擁抱。


網友們紛紛點贊評論:“心酸中透著溫暖。”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小女孩短短几天不見爸爸,就排除萬難要與他相見。這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深深依戀,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陪伴就是最珍貴。


心理學上曾對幼時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表現出了沒有安全感,甚至還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和抗拒。長大後,他們膽怯,不自信也不他信,獨立性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


劉墉說:對幼兒最好的心靈教育,不是當他哭喊的時候,你會在;而是當他需要的時候,你會在。


01

孩子的心聲,你真的知道嗎?


錢志亮老師曾經在兒童節收集過幼兒園小朋友的心願,孩子們的願望五花八門:“希望每天能跟媽媽一起去上班”、“希望爸爸週末陪我一起去動物園”、“希望媽媽能多陪陪我”······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年輕的時候,我離開只有三歲的孩子,來到東莞打拼。


離開才三個月,孩子性格就大變。變得憂鬱,不愛說話,不與人交往,就連帶她到姨媽家玩,她都躲在保姆的懷裡。


聽到這種情況,我毅然將孩子接到東莞,雖然辛苦,但孩子開心,健康快樂。


孩子嬰幼兒時期,媽媽的作用,誰都替代不了。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跟媽媽在一起,更需要媽媽的關注。


武志紅說:“媽媽,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面鏡子。生命的最早期,媽媽注目著嬰兒,嬰兒就從這面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如果媽媽不關注他們,他們就覺得自己不存在。


02

被忽略的孩子,一生都在痛苦中掙扎


《為何家會傷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女士,她很容易被無助感侵襲。原因很簡單,在她的原生家庭中,不僅母親,其他親人也很少看見她,所以她沒有底氣與任何人抗爭。她在現在的家庭中,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她很痛苦,所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很少被看見的孩子,容易產生無助感。這種無助感,如影隨形,伴隨他們一生。


我有個同學,半歲時,母親因家庭矛盾情緒非常不好,暴怒、絕望、傷心,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心思管她。她從母親的眼神裡看不到自己的存在,還以為母親這個樣子完全是自己造成的。這就造成了她性格內向、孤僻、聽話、膽怯,看問題總是從壞處去想。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作為父母,我們要善待自己的孩子,既然我們把他們帶到了這個世上,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愛和溫暖,讓他們健健康康地成長。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03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高質量的陪伴與時間長短無關。


高質量的陪伴是指跟孩子在一起時,全身心、100%投入。跟孩子一起玩,一起討論,一起奇思妙想。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再隔著一堵牆。


1.在家中設一個“秘密基地”,讓孩子放下顧慮,充分表達


知乎上有位家長問:孩子4歲多,回家「支支吾吾不敢表達」,作為家長,怎麼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經歷了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除了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與孩子隨意交流外,還可以


在家裡設置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秘密基地」——一個小帳篷。每天晚上我們一家人會進帳篷和孩子聊幼兒園裡的事情,隨便聊,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想不起來就一起哼哼歌,呵對方的癢癢。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設置這個固定地點,是為了讓孩子對於傾訴這件事有儀式感,也更有歸屬感,安全感——「只要我進到這個空間,我就可以跟大人說我的心裡話」——當孩子內心有了這樣的信號後,其他的溝通,都好說了。


2.即使出差,也要每天和孩子溝通交流


職場人免不了要出差,出差也不要忘了親子交流。


之前看過一個秒拍視頻,被稱為最硬核的輔導作業。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父親強巴,是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孩子在拉薩讀書。


那天,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北坡登山大本營帳篷裡,強巴通過手機視頻,輔導兒子做語文作業。這個視頻感動了無數人。


空間的距離阻擋不了親情和愛的表達,阻擋不了關注和幫助。只要心中有愛,什麼辦法都能想出來。


3.帶動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共享付出和給予的快樂


最近,霍啟剛帶著兒子做菜的視頻上了熱搜。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霍啟剛說:因為疫情社會活動減少了,得來的是更多的家庭時間,要多珍惜!昨天就跟兒子研究“廚藝”,好不好吃不是重點,重點是從頭到尾完成一個任務,和媽媽妹妹一起分享!


疫情期間,就有不少小學生、中學生,做完作業做飯菜。做飯菜既鍛動手能力,又增進親子關係,還讓孩子們體會到因付出而獲得的價值感和快樂。


4.睡前1小時,親子共讀或瞎掰故事


臺灣作者米米,在《人生啊,歡迎“迷路”》一書裡,講了一個她和倆兒子的真實故事,她寫道:


每晚睡前,是我們母子三人親密的故事時光,除了米米唸書給他們聽或播放故事有聲書之外,我們經常輪流出題,然後展開瞎掰故事大接龍的遊戲。


她感慨:“我相信美好如此的親子時光,不但是我個人的珍藏,也會是孩子帶著長大的創意能力。”


多麼美好又溫馨的畫面。


暖哭!小女孩套塑料袋擁抱執勤爸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充盈的,踏實的,陽光的,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因為父母和家,就是他們的港灣,是他們累了受挫折了,可以隨時回來充電的地方。


願我們的孩子都有一個這樣的港灣。


-end-

作者:自由飛翔,喜歡孩子,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