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何為法?國有國法,家有家法。一件利國利民的律法可以國家強盛,百姓安康。就像這兩年我們國家頒佈的一帶一路的政策,使我們老百姓受益匪淺。而在一千年以前,秦孝公在位時頒發的商鞅提出來的律法,從而使得當時的秦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位時,秦國出現了鼎盛時期,實現統一六國的局面。可在秦始皇之前有一位叫秦孝公的帝王,因為商鞅變法,從不被各國諸侯放在眼裡,到國家日力漸強,更是為以後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什麼是變法?為什麼要變法?

變法就是對土地的改革,對律法的改革,對百姓的稅收改革等,變法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國家更加強盛,能夠更長久的發展。從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變法,到最後清朝戊戌變法都可以看出變法對國家的重要性。當然,這也要看當時的君王是否求賢若渴,想讓國家強盛,如果商鞅是出生在商紂王的那個年代,我想肯定不會有後來的商鞅變法。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實行,完全在於當時的君王是否納。

商鞅本是魏國丞相公孫痤的家臣,公孫痤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公孫痤去世前曾向魏惠王舉薦商鞅,並表示如果不能重用他,就趁早殺了他,以免他日後被他國重用,危及魏國。但是,魏惠王並沒有理睬公孫痤的建議。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秦孝公繼位的以後,各諸侯國會盟,卻拒絕秦國參加。秦孝公認為這是莫大的恥辱,為了改變“諸候卑秦”的落後局面,使秦國富強起來,他決心變法改革,並頒佈了“求賢令”。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而在魏國得不到重用的商鞅便帶著李悝的經法來到了秦國,並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到了秦孝公。三次覲見才得到秦孝公的賞識。前兩次商鞅只不過向秦孝公只是講了堯舜禹的治國之道,但並沒有引起秦孝公的興趣。第三次 ,商鞅才說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和主張:①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重視農業,獎勵將士;②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③賞罰分明,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這個想法和秦孝公不謀而合,可是卻遭到了貴族和大臣們的竭力反對,而對於剛繼位不久的秦孝公,只能先穩住他們,於是,改革的事情就這樣被擱置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以後,就把改革制度的事情全權交給了商鞅,並封商鞅為左庶長。於是商鞅就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他怕老百姓不信任他,新法令推行不開,就想到了一個法子: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商鞅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群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有心開玩笑吧。”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50兩。沒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所以仍舊沒人去扛。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扛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50兩黃澄澄的金子,一錢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商鞅利了百姓的心裡,讓他們先接受他這個言而有信的人,那麼他推行的東西自然也不會含糊的,能說到做到。商鞅知道,是時候推行他起草的新法令了。

新法令賞罰分明

1.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如果沒有軍功就沒有爵位;

2.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

3.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要被罰做官府的奴婢。

自從秦國實施了商鞅變法以後,不僅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就連在不久以後,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第一次的改革效果顯而易見,緊接著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1.廢井田,開阡陌。把那些寬闊的阡陌剷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出來。同時宣佈土地可以買賣。

2.設縣。把市鎮和鄉村合併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進行管理。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3.遷都咸陽。為了便於向東發展,秦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這麼大的改革當然會牽扯到某些權貴的利益,許多貴族、大臣都出來反對新法。不過,最後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變法最終得以實施。但是,貴族們並不甘心就此放棄,實行變法的過程中繼續破壞新法,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師公孫賈教唆太子觸犯新法,企圖以此破壞變法。商鞅毫不示弱,認為法律的制定不只是用來制裁百姓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商鞅認為,太子犯法是因為老師沒有教育好,因此應當處罰老師。結果,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公孫賈的臉上被刻了墨字。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公然反對、抵制新法了。

商鞅賞罰分明,秉公執法,在百姓的心中樹立了威信,得以使變法順利進行。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根據《史記》的記載,商鞅在推行變法十年之後,“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國上上下下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這樣一位對於秦國來說的大功臣,為什麼會被施以車裂之刑?

就在秦孝公去世,太子繼位後,公子虔就聯合其他人一起誣陷商鞅謀反,最終,商鞅遭車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連坐”。與其說商鞅是被公子虔等人誣陷而死,不如說是他被自己的變法害死,商鞅的死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為了變法太急功近利

商鞅變法使秦國各方面都在強大,但是他變法同樣存在一些弊端,而這些弊端最後也害了商鞅自己。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弊端①:重農抑商政策。商鞅獎勵耕織的政策固然沒錯,但他又規定凡從事末業(工商)者,全家沒入官府,罰為官奴婢。這種重農抑商政策政策以後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即使在封建社會早期已無多少積極作用,到我國封建社會後期更是成為嚴重阻礙工商業發展的政策。

弊端②:“編民為什伍”和“連坐”法:商鞅為了加強管理和統治廣大居民,規定分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什。又規定什、伍之內各家互相糾察,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這種使人民互相監視、互相告發,從而使全體人民時刻處於互相猜疑的恐懼之中,導致最後商鞅在逃亡之際,無人敢幫他,就連住客棧也因店家怕被連坐,不敢收留他。

商鞅的變法主要就是損害了大部分權貴的利益。而秦孝公一死,那麼第一個就是拿商鞅開刷。

商鞅在逃亡的時候,他逃到了邊關,因為是在夜裡,所以他就想找了一家客棧住下。結果,人家看他沒有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遭到“連坐”而不敢留他住宿,這顯然是商鞅“作法自斃”。

二、商鞅帶兵攻打魏國,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

商鞅在秦國的待不下去了以後,就逃到了魏國,而魏國的百姓因為他曾經攻打自己的國家而不願收留他。最後,沒辦法,又回到了商邑,秦國發兵將他逮捕了起來。最終,商鞅遭車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連坐”。

商鞅變法變的什麼法?為何慘死車裂之刑?

魏國因為攻打了其他國家導致了國家政局不穩,國庫空虛之際,受秦孝公的派遣帶兵攻打了魏國。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

魏國在馬陵之戰遭受齊國重創,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商鞅趁機對秦孝公說:“秦國和魏國的關係,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國兼併秦國,就是秦國吞併魏國。秦孝公採納商鞅的建議,決定趁魏國實力尚未恢復之機,大舉攻魏。

同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公子卬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商鞅雖然被殺害了,但是他的新法卻在秦國得到了進一步推行。商鞅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推行的改革,改變了秦國的落後面貌,使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真正實現了富國強兵。商鞅變法,不僅為秦國最終兼併六國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還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社會改革,也是最為成功的一次變法。

擴展資料:

什麼是連坐?

這是商鞅的變法中的“連坐制”,內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什麼是車裂之刑?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五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