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一個初春的夜晚,身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的翁同龢被宮裡派來的蘇拉李明柱、王定祥給叫醒。原來在此之前兩個小時,當今天下最尊貴的女性——慈安太后去世了。

老實說,剛聽到這個消息,翁同龢還是有點懵逼的。他倒是不懷疑宮裡來的人假傳消息,一來是沒這個膽子,二來宮裡也確實有位太后身體不舒服已經有很長一陣子了。但讓翁同龢感到奇怪的是,最近身體抱恙的是明明西太后慈禧,怎麼蘇拉說是東太后慈安去世了呢?

翁同龢隱隱覺得,要麼是宮裡來的小太監心慌說錯了,要麼就是自己聽錯了。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好在,到底是誰出了事兒,馬上就可以見分曉了。

然而,等翁同龢緊趕慢趕到了皇宮,卻在乾清門前被擋住了,這一擋就是兩個多小時。下面是翁同龢當日日記:

十一日,子正馳入,東華門不攔,月明悽然。入景運門,門者亦無言,徘徊乾清門下,遇一老公、一侍衛,皆言微有所聞而不的,諸門下鎖,寂無人聲。出坐朝房,燮臣來,景秋翁來,雲知會但云病勢甚危。須臾諸公陸續來,入坐內務府板房,樞廷在彼,伯寅、紹彭皆來,猶冀門不開或無事也。待至醜正三刻開乾清門,急入。

子正是午夜零點,醜正三刻是兩點四十五分。也就是說,翁同龢等朝廷大臣在乾清宮門口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被放進去。如果從慈安去世那一刻算起,應該已經過了四五個小時。

這麼長的時間,裡面的人到底都在幹什麼呢?

顯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兒,他們不可能在睡覺,而是在緊張處理太后去世的相關事宜,而且,總指揮只能是慈禧。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再結合一下慈安太后在此之前,身體並沒有覺得不舒服,稍微陰謀論的想一想,有沒有可能,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如果是的話,乾清宮大門緊閉就有了最合理的解釋。

其實,關於慈禧還是慈安的說法,一直以來就有很大的市場,在不少野史筆記裡都有相關記載。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

在這本書中,惲毓鼎描述了一個很生動的故事。咸豐皇帝在死之前看出懿貴妃慈禧野心勃勃,擔心她日後會憑著著同治生母的身份禍亂朝綱,所以給了正宮皇后慈安一道親筆詔書,隨時可以拿出來廢掉慈禧的那種。只是後來慈安和慈禧多年合作,關係尚算融洽,慈安忍不住就對慈禧說了這事兒。慈禧聽了,雖然當場軟磨硬泡求著慈安燒掉了詔書。但是回去之後還是心驚膽戰,生怕慈安還有什麼沒告訴自己的底牌,覺得不能給自己留下這麼個隱患,就想辦法毒死了慈安。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惲毓鼎的這本書,總體來說,史料價值很高,大部分也都是來自他的親身見聞。然而,在慈安暴斃之時,他只不過是個二十歲的小夥子,是沒有資格也沒有途徑瞭解到這些宮廷秘辛的。

所以,這故事就算不是他自己捏造的,多半也是道聽途說,可靠性是要打個折扣的。另外,惲毓鼎是日後光緒帝的心腹,在他眼中,慈禧就是個戀棧不肯放權的老妖婆,所以一聽到這種故事,覺得很符合自己心中對慈禧的看法,就屁顛屁顛兒的記上去了。

惲毓鼎的這個故事,太過生動,我是不怎麼相信的。畢竟過於生動,跡近小說了。但我不信的只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具體到慈安是慈禧害死的這個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的。因為,我也覺得慈禧是個權力慾極其旺盛的老妖婆,再聯繫到同治之死和光緒之死,我覺得她是有這個動機有這個能力也下得了這個毒手的。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下面,我來簡單談談我覺得慈禧之所以要害死慈安的理由。

第一,慈安一日不死,慈禧永遠要低人一頭

慈安雖然確實不喜歡過問政事,但不代表她就真的一丁點都不會插手。

關鍵的是,以她的身份,只要她真的開了口,慈禧還就很難拒絕。簡單點說,就是慈安一般不喜歡錶態,但是一旦她表態了,慈禧就只能吃啞巴虧。在同治在世的時候,慈禧就因為這個吃了兩次悶虧。

一次是同治大婚,按慈禧的意思,是希望同治能娶鳳秀之女為皇后的,但同治在慈安的撐腰下,還是選擇了蒙古狀元崇綺之女阿魯特氏。這讓慈禧大為光火,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對阿魯特氏和同治帝百般刁難,同治之死和此也有不小的關係。

還有一次就是安德海之死,作為慈禧的鐵桿心腹太監,如果沒有慈安的默許,我相信不管是奕訢還是丁寶楨,都不見得有這個膽量和決心動手。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慈禧知道,慈安一日不死,就永遠會壓自己一頭。而且,在同治死後,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大不如前了。我們知道,慈安很喜歡同治,而同治之死,慈禧是有很大原因的,這導致了慈安對慈禧的不滿。所以在光緒六年,兩宮太后前往清東陵上墳的時候,慈安認為慈禧在咸豐帝在世時只是一個妃子,不能和自己並列,讓慈禧退後拜祭,這件事情讓慈禧丟盡了臉面。

第二,慈安不死,慈禧沒有繼續垂簾的法理身份

上面說的是慈安的身份永遠高於慈禧,慈安不死,慈禧就永遠要低人一頭。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慈禧垂簾的身份問題。

我們知道,咸豐在位時,慈禧只是個皇貴妃,本來是沒有資格垂簾聽政的。她後來得以垂簾,一是因為在辛酉政變中除去肅順等顧命八大臣有功,得到了奕訢等當權派的支持,二是因為她是同治的生母。

現在,同治死了,繼位的光緒作為咸豐的嗣子,法理上和她已經沒有多少關係了。她之所以還能再次垂簾,不過是因為大家習慣了之前的兩宮垂簾沒人提出而已。但是,現在沒人提不代表永遠沒人提,一旦有個稍微有分量的人提出說慈禧沒有資格,慈禧其實是很尷尬的。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要避免這種尷尬,最好的方式就是除去慈安。畢竟,慈禧再怎麼沒有資格,那也是在慈安還在世的情況下。慈安不在了,自然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

所以,我個人的確是認為慈安死於慈禧之手的。當然,在沒有絕對證據之前,這些終究也只是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