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热干面蛋酒糯米包油条三鲜豆皮鱼糊粉鸡冠饺子烧麦...我想,肯定很多人都一样,想念每天早晨街头巷尾五花八门的过早了。

是的,等疫情结束,早餐铺前又会重现熙熙攘攘的人群,吃到热气腾腾的、美味的早餐就是一天中最值得期待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个月,那平凡日子里的早餐味道,是每一个武汉人心中最深的想念。过早,武汉的标志。武汉人平时随口说一说,“在武汉一个月早餐不重样”,真的只是我们在谦虚!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武汉,这个被蔡澜称作“早餐之都”的城市,有着吃不完的早餐。按武汉作家舒予的说法,过早的产生,跟它作为交通运输中转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江汉平原自古富庶,再加上“九省通衢”,每个人带来一点点,生成的就是武汉丰富的早饭文化。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繁杂丰富的过早,我们的必须要进行拉锯战。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武汉人跨越长江三镇的过早盛宴,种类虽多,却无论如何也丢绕不过热干面。热干面在武汉的任何马路上都随处可见,但专业的班子来说,每个都差一点。武汉人就是检验热干面的唯一标准!

“好的热干面不能用黑芝麻酱,白芝麻酱不能用水得用芝麻油澥,面要先煮半熟吹凉拌油后再用,吃的时候烫一烫就好,而且一定要有辣萝卜头......但今天,每家都有那么点偷工减料。”

热干面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性价比极高,且满足感极强。你想想,微带韧性的碱面沾满了咸香的芝麻酱,为了不腻,神来之笔般地加了勺醋,嚼着嚼着,还有脆辣的萝卜干和辛辣的香葱冒头,给你一丝丝口感上的惊喜。吃完一大碗才4,5块钱,请问在哪里还能找到这种廉价的幸福!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豆皮的制作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艺术。一口大铸铁锅烧得滚烫,一勺豆皮汁下锅,晃荡几下就占了满锅,抹上一层蛋液,翻一面,撒上糯米,哨子,哨子汁,最后大型翻锅——这是最精彩的一幕,最后撒葱切开。

刚出炉的豆皮带着一种酥脆的口感,糯米软却不失韧劲,混上了哨子汁后更多了一层湿润,里面大粒的肉丁,笋丁和香菇丁让人欲罢不能。可以一口一口不停歇,干了就来一口糊米酒。

干的配稀的,咸的配甜的,是武汉过早的基本原则。别看名字好像很神奇,其实糊米酒跟江南的酒酿元宵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粘稠些。

要知道,武汉夏天是很热的,在以前没冰箱的时候,豆干放一天就馊了,所以正统的豆皮都不会有豆干的!更早以前里面还有口条猪肚,做也是用猪油做的,可惜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鱼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人的羊肉泡馍,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极具武汉码头文化气息的味道。

在武汉人眼里,糊汤粉一定要与油条搭配着来吃,酥软滚烫的,浸进汤里,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就是对清早老武汉人的一种馈赠。

它是一种用鲫鱼熬出的奶白色汤,加上荞麦米粉勾成糊糊后,浇在米线上的早餐。吃的时候要撒大量的胡椒,懂行的还要加上一根炸到酥脆的油条。“干的配稀的”理论再次印证。

吃的时候,油条蘸糊糊,然后挑一些米粉充分跟糊糊拌匀后吸溜下肚,一口酥脆配一口爽滑,是从来没有过的味觉体验。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武汉牛肉粉/面受各地风味影响,最终却能自成一派,是武汉过早江湖里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武汉的牛肉粉主打卤香红油,麻辣重口,在火辣的热气中猛嚯一口清香米粉,再大嚼一块卤牛肉,真是恣意豪情。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在武汉的牛肉粉面里,有一个系列叫生烫,不是非常传统但很有特色,鲜、滑、嫩是必须的,光听名字就觉得热气腾腾的。既可以是过早,也可以是午餐,深夜肚子饿了也可以搞一碗。

武汉牛肉生烫的烫料种类以牛内脏为主料,新鲜的生的嫩牛肉用滚烫高汤烫熟,迅速捞上来放在同样刚出锅的粉或面上,保持住鲜嫩的口感。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要做出一碗可口的生烫,除了食材要新鲜,火候至关重要。

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小吃,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话不习惯叫它“面凹”,不顺口,所以久而久之叫成了“面窝”。单吃面窝香脆,配上热干面和牛肉粉又是另一番滋味是百搭的赖子。面窝是“过早”炸物天团中的王者,其他的过早小吃都可以搭配面窝,而鸡冠饺里面一般有韭菜和肉。

糯米包油条是武汉人的饭团,粒粒分明的莹润糯米嚼劲十足捏成圆柱状,滚了糖霜和豆粉撒上黑芝麻,精华却藏在里面那一小段咸香酥脆的油条上。咬上一口,各种滋味口感叠加混合,回味无穷。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广东的糯米鸡要将所有配料和糯米用荷叶包起来,再将它蒸好。武汉人懒得去等这么久,滚了面浆一炸,口感层次丰富又喷香好吃。小时候几乎一周都能吃几次糯米鸡,现在一年也难得碰到几回。

当然,神奇的武汉水饺(其实是汤馄饨!)、汤包、汽水包、欢喜坨、烧梅、酥饺、小油条等等……在每天高强度的碳水轰炸下,相信连挪步都有种肚皮随时会炸的感觉。今天是武汉人没有出去“过早”的第52天

武汉人把对生活最大的热情都给了过早,那是因为“过早”这件事,跟时间早晚无关,是所有武汉人每一天最活色生鲜的开场白。

他们热爱生活,敏锐地知道只有吃喝才是“过日子”最真实的存在。于是无论是早餐还是宵夜,你都能看见叼着香烟赤着大膊,咧开嘴牙都被烟熏黄的小店老板。他们笑呵呵地跟几十年老街坊一边扯淡一边大刀起落,看似不羁,出来的每一口,都是讲究的味道。

攻破疫情胜利在望,解封在即,我们想要亲眼见证,这个热爱生活,充满热血的城市重新恢复活力。

从一碗碗过早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