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出社會後聯繫最多的是初中同學嗎?還是大學同學?

大光山農民


我現在是一名研究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接受社會的毒打,但離走出象牙塔也快了。從現在的生活來看,我經常聯繫的同學是大學同學,初中的同學由於時隔多年,早已失去了聯繫,就算是當年初中時候和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經歷了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多年不聯繫,現在已經非常生疏了,只是在qq或微信的通訊錄裡存著,但沒有來往,大多數同學的名字都記不起來了。高中同學聯繫的只有一兩個,由於大家所考的大學不同,有的考上了985.211大學,有的考上了二本,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差距越來越大,各自都有了新的朋友,聯繫也越來越淡,大學同學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畢業的時候,有的人工作,有的人考研,最後聯繫的也僅僅是當年考研時候一起奮鬥的那些夥伴。


小許的研究生生活


這和上學的時間有關,上學越久就和最近的聯繫的約多。比方說:初中畢業後,一部分人畢業了,參見工作了,他就和一塊畢業的同學聯繫的多,畢竟他們經常見面,交際圈也在這個範圍內。而另一部分人繼續上學,一直在讀書大學畢業後,已經距離初中有七八年了,很多同學之間的聯繫疏遠了,又不在一個交際圈內,談論的話題都不一樣,這樣就會出現和大學同學聯繫的多。這只是百分之八十的人群。還有個別的大學、初中、高中都聯繫的很多,這種人善於交際,屬於同學們聯絡的紐帶,比如說同學聚會之類的,都是這類人在聯絡。


大海一粒沙


初中同學!

理解生活本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公諸於眾,但初中同學,甚至小學同學,倒是樂於分享,或許因為那時積累的感情,比較深厚吧!然後彼此都能放下戒心,真真實實的還原生活的經歷,也許這些生活經歷,缺少了跌宕起伏,但由於太逼真,卻能使人看到另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而讓自己真切切的去品味和感受,生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與之相反,當我們深處繁華的都市中,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在擁擠而匆匆的腳步中,又能有多少次機會,傾聽一個人逼真的生活故事呢?沒有這些逼真的生活故事,又怎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生命的燦如夏花呢?

聆聽你的經歷

每一次拿起電話,或者逢年過節聚會,開頭的臺詞,大多情況下,都是那句俗不可耐的一句話:最近怎麼樣?但沒有人會覺得,這句話顯得多麼無聊,而恰恰在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種認真的關心,而作為答者,似乎不需要有太多的心裡牽絆,然後就開始娓娓道來,這過往的一段又一段經歷,就算對方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說起這過往的經歷時,總也能讓聽者,感受到對方經歷往事的色彩,乃至那些往事中,所留下的氣息和味道,甚至懷有一顆虔誠的心,滿滿當當的、完完整整的,去傾聽一個傳教士般的佈道。

旁聽生的心思

少了傾聽的心理壓力,多了傾聽的滋味,作為聽者,如同一個旁聽生,乖乖的,安靜靜的,聽完了一段又一段鮮活的經歷,就像時間靜止了一般,思緒也開始了自己的遊蕩,抑或想起自己的舊事,抑或思考未來的那些設想,總而言之,思維變得有點飄忽,乃至琢磨不定,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都會變得如此安靜,似乎切斷了所有,與現實世界的任何一絲瓜葛。

而當說者,說完了自己的經歷,或者在說的過程中有了停頓,聽者便似如夢驚醒,而又開始了,下一幕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