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管理体系之家


看三国我们都知道,刘备漂泊半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年过四十还没有立锥之地,直到他遇到了诸葛亮,才迎来人生的转机。

刘备建蜀国之前,有两次大的运气,第一次就是遇到了张飞关羽,两个万人敌的将才成了刘备不离不弃的兄弟,第二次就是遇到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天下三分。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批观众就想当然认为,刘备是有了诸葛亮才有的江山,刘备更需要诸葛亮!

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与诸葛亮关系非常好,以至于冷落了两个兄弟,张飞和关羽就“吃醋”了,史书记载: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备亲口承认,他得到了诸葛亮,如鱼得水,我们知道水是鱼儿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那么诸葛亮和刘备到底谁更需要谁呢?真的要比较的话,小编认为诸葛亮更需要刘备!

刘备是伯乐,诸葛亮是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三国的明主就三个,刘备、孙权和曹操,而有名的谋士却很多,曹操都有五大谋士,孙权那有张昭、鲁肃、陆逊,这还是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很多没被挖掘出来默默无闻的。

而且谋士找到了明主,也要明主会使用,比如曹操的谋士贾诩,那也是鬼才,可惜贾诩被曹操开发的估计不到百分之十。由此可见伯乐非常重要,可以给千里马表演的舞台,还能决定千里马表演的好坏程度。

诸葛亮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当然希望刘备给他更大的权限,让他能更好的发挥能力,而这个要求当时只有刘备才能给予他,曹操和孙权那肯定是不可能给的。

刘备也是这么做的,在得到诸葛亮以后,刘备给予诸葛亮充分的信任,死后也是托孤给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成为千古名相,成为人臣的典范。

诸葛亮虽然非常有才华,但是在发掘人才上不如刘备,刘备善于发掘,对人才的使用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两个最典型的例子,魏延和马谡。

魏延虽然是以军阀的身份投奔刘备的,但是刘备对魏延非常的器重和信任,魏延对刘备非常的感激,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魏延在刘备手下,才华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但是诸葛亮却不喜欢魏延,对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和化解,他并没有去发掘魏延身上的优点,导致魏延被边缘化,诸葛亮一死,魏延就被杨仪所杀,蜀国损失一员大将!

另外一个就是马谡,刘备认为马谡不可委以重任,诸葛亮不以为然,依然对马谡重用,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

诸葛亮和刘备两人的才干其实是互补的,二人可以说是三国最佳组合,刘备能够识人,也会用人,诸葛亮有神鬼莫测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需要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广阔的舞台,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只有刘备才是最符合诸葛亮的伯乐,而诸葛亮则是刘备众多谋士的一个,当然是最重要!


今生情


《三国演义》中,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有点水平。说到究竟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那肯定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啊,那还用说吗?诸葛亮出世之前,刘备有什么呀?

说的不错!但我也可以反问一句:“刘备没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又有什么?不就是躬耕于南阳的山野村夫吗?

因此,我个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属于互相成就



刘备成就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给了诸葛亮充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诸葛亮也成就了刘备,使一个一无所有的“织席贩履之辈”攀上了帝王的宝座。

有人也许又会问了:“诸葛亮不帮你刘备,还可以帮别人呀?”说的不错。我下面会给你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即今天的山东临沂)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诸葛)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从这一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

(一)诸葛亮祖上都是汉朝官员。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就是忠君思想。

(二)诸葛亮结交的崔州平、徐庶都是当时隐士高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又不想轻易出仕。为什么不想轻易出仕呢?他们都是有才华的高洁之士,一般人他们不伺候。

(三)诸葛亮经常吟诵的《梁父吟》究竟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首汉乐府诗。

原诗是: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首诗,看似像汉乐府,但从历史上又找不到。因此,后人怀疑这就是诸葛亮自己所写。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志向高洁,雄才大略,但又不愿意跟一个像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那样的人,最后把自己变成像晏子那样的杀人工具。

故此,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不出仕,不是因为不想出仕,而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明主。

咱们不妨给诸葛亮设定几个当时可能帮扶的的大咖级人物,比照前面诸葛亮的性格、要求,给他配一下对。



一,曹操

1,个人素养:雄才大略。

2,个人行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个人特点:猜忌、狠毒。

4,行事原则: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这些所作所为,显然和诸葛亮“匡扶汉室,寻求明主”的理想不搭调。另外,曹操的所有人才都是主动投奔的,只有一个徐庶是用卑劣的手段“骗”去的。退一万步说,即使诸葛亮真的到了曹操那里,估计最后也得离开。



二,袁绍

袁绍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军阀,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还有百万人口。麾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盟主。官渡一战,却被曹操几万人马就打的七零八落。

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最好谋无断,留不住人才。

从袁绍麾下跑出来的人有:赵云、郭嘉、荀彧、吕布、许攸、张郃、高览、辛毗等。

想想,这么多《三国演义》里重量级人物都先后离开了袁绍,诸葛亮那么聪明绝顶,又是一个谨慎小心的智者,能够轻易去投靠袁绍吗?因此,自然排除。



三,孙权

以庞统之才,东吴人早就听说过。起初,庞统只是周瑜手下功曹。东汉的功曹,属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门功曹书佐等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功曹,说着好听,可以参与郡、县政事。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幕僚里打杂的。建安15年(公元210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今岳阳楼一带,即三国时孙刘两家交界处)。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才华过人,最主要的是当时人们认为他识人有一套,因此纷纷和他亲近。但庞统的名气却并没有打动到东吴之主孙权。

诸葛亮和庞统是故交,这些情形自然是清楚的。因此,诸葛亮不会投奔东吴,更不可能主动去找吴主孙权。



四,袁术

诸葛亮所住的地方,就是袁术的地盘。叔叔诸葛玄被袁术推荐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和诸葛均兄弟两跟着叔叔上任,但是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南阳(今河南南阳,也有人说是湖北襄阳隆中)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

诸葛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

因此,在袁术这儿,诸葛亮也不可能得到任用。

四,刘备是汉室宗亲,识人本领在三国时无人能敌。又慷慨仁义,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因此最符合诸葛亮心目中帮扶的人选。

当然,这里也有个误会需要纠正,刘备三顾茅庐,那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但这种虚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说明诸葛亮的出山,的确是刘备礼贤下士请出来的。就像现在的招聘人才,并不是一个企业看上谁,就可以聘过来谁;也并不是说一个旷世奇才想去哪个企业,那个企业就会要他。



也有人说,诸葛亮遇到刘备是机缘巧合,刘备能找到诸葛亮,是他三生有幸。我不这么认为。凭着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又慷慨大度,仁义卓著的口碑,即使找不到诸葛亮,还可以找到别人。其实,无论是在《三国志》里,还是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这么有才华,又品行高洁的人,只有遇到刘备,才能发挥他最大的长处。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曹操能容得了他,还是孙权能留得住他?

我们不妨看看曹操跟前的五大谋臣的官阶和地位。荀彧是侍中、光禄大夫;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尚书令;郭嘉是军师祭酒、洧阳亭侯;程昱是东中郎将、卫尉、奋武将军、尚书;贾诩是太尉。看着官阶都很大,其实都脱不了“谋臣”这个框架,其实实权都有限。

孙权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是周瑜。但周瑜是孙权哥哥孙策的连襟。假如没有这层关系,估计孙权不一定敢那么放心大胆地用他。

再回头看看刘备是怎么用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之后一请出诸葛亮,马上就任命为军师。西蜀国一成立,就任命为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都是实打实的职位。

这就是差别。



《资治通鉴》中记载,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他,那是建安12年11月(即公元207年)的事。诸葛亮当时只有26岁。

大家想想,当时哪个军阀会请一个26岁的青年出山?然后把自己身家性命、所有的前途、希望,所有的兵丁将官交给他指挥?谁都不会,也只有46岁的刘备能做出来!

现在的人,只要一说起刘备,就认为,那就是一个无能之辈,除了哭,就是装怂。似乎只要诸葛亮帮他,刘备就是一头猪,也能成就大事业。

这种想法,绝对是胡扯。大家可以想想,在一个天下大乱的世道,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仅仅凭着“汉景帝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后人”,就能够让经天纬地的诸葛亮忠心耿耿地效劳,能让那么多旷世奇才、大将无怨无悔地卖命,最后创下那么大一份基业,占据天下之三分之一,这能是一个无能之辈可以做到的吗?

要知道,当时就像刘备这种流落民间的汉室宗亲非常多。

对于诸葛亮来说,当时比较强大的军阀有好几个,以他经天纬地的才华、他的挑剔清高,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刘备?那就是刘备绝对有诸葛亮特别看重的独特素养,而别人都不具备。

因此,也只有诸葛亮才会选择刘备!

故此,我认为,诸葛亮和刘备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单方面的谁成就了谁。


止水如心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不能说谁成就了谁,而是谁也离不开谁。二人组成一个最佳搭档,互相扶持,同心协力,共同开创了一场霸业,在帮助别人成名的同时自己也达到了一生事业的巅峰。

刘备能三分天下,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他有很多的优良素质,如意志坚强,用人精当,善于交际,个人魅力超强等,只可惜“志大才疏”,不善谋略,统兵打仗的才能实在不怎么出众,加上“本钱”太少,整个前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漂泊,有时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被吕布、曹操等众军阀欺负得狼狈至极,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可见,再好的“老板“没个军师智囊是不行的,曹操是个著名军事家,但顶尖谋士郭嘉一死他的事业就此止步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让他不住地痛哭,口里叫着“哀哉奉孝,痛哉奉孝……”。(“奉孝”是郭嘉的字。)军事家尚且如此,何况编席出身的刘备呢?

诸葛亮是我国的智慧之神,有经天纬地之能,神鬼莫测之机,即使现在有不少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恶意诋毁,也无法损害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诸葛亮才学渊博,足智多谋,清廉正直,赤诚忠义,承“先帝”托孤之重,呕心沥血,以“匡扶汉室”为最高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原来躬耕于隆中,但时刻关注着“天下大势”,对每一个乱世雄主都密切考察,分析,以便选择值得自己效忠的“明主”。结果,“三顾茅庐”的刘备幸运的被诸葛亮的抛出的“绣球”砸中了,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的辉煌之路。

大家知道,诸葛亮虽然有才,却只是当“经理”的料,没有当“老板”的魄力和手段,识人用人屡犯错误。刘备的若干优势诸葛亮是不具备的,特别是他靠投机钻营忽悠来的“皇叔”之名,所以诸葛亮只能和刘备形成共生关系,优势互补,组成一个拳头,才能在乱世中开创一番天地。他们二人谁离了谁,都可能毫无作为,假如诸葛亮投了曹操,也就是个谋士而已,由于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加上曹操嫉贤妒能,阴险狡诈的本性,诸葛亮不会有很多“施展拳脚”的机会。在历史上不可能像现在那么耀眼,也就是颗小星而已,结局更难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