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鼻炎的中醫中藥

漢·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經後人整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其書所載之方,組方嚴密,藥味少而力專,療效顯著。筆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略述如下,以期拋磚引玉。

治療鼻炎的中醫中藥


1 桂枝湯治過敏性鼻炎營衛不和型

桂枝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本用於治療太陽中風證。臨床應用時又並不侷限於太陽中風證,只要病機是營衛不和,都可應用。

營衛不和所致過敏性鼻炎,其臨床表現為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多遇寒、遇風便發,或於早晨起床之際,鼻癢多嚏、涕多清稀如水,局部檢查見鼻粘膜蒼白水腫、鼻道有大量水樣分泌物,舌苔薄白脈浮,可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祛邪利竅。

方中桂枝辛溫發散,溫通衛陽,可解衛分之邪;芍藥酸苦微寒,攝養津氣,收斂涕液;生薑辛溫,佐桂枝發散風寒以解肌;大棗甘平,佐芍藥滋補津液以養營;炙甘草甘平,配桂枝、生薑辛甘化陽以助衛氣,合芍藥酸甘化陰以滋營陰。

諸藥配伍,共奏調和營衛之功。臨證時,為了加強脫敏功能,尚可加入蟬衣和徐長卿之類,衛氣虛者又加黃芪益氣固表。

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肺經邪熱所致之急性喉炎、會厭炎、鼻竇炎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所治為肺內邪熱壅盛致發喘咳之候,用其辛涼宣洩,清肺平喘,取麻黃之開,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內外之實熱。急性喉炎、急性會厭炎證屬肺經鬱熱,不得宣洩,蘊結咽喉者,臨床表現除發熱口渴外,前者伴聲音嘶啞、甚則失音,檢查見喉粘膜充血腫脹、聲門開合不利,後者表現為咽喉疼痛、吞嚥痛甚,檢查見會厭舌面充血腫脹。

邪熱犯肺、肺氣不宣,肅降失職,致聲門開合不利,咽痛音啞即來,用麻杏石甘湯清宣肺熱,挾痰者,伍殭蠶、半夏、天竹黃;充血嚴重者,加山豆根、落得打;疼痛劇烈者,加馬勃、金鎖匙。頑固性的鼻竇炎辨證為肺熱移腦,臨床表現為涕量奇多,色黃質稠(色白質稀者屬虛寒),頭痛不甚(痛甚者屬膽熱移腦),鼻塞不甚(甚者屬清陽不升),檢查見:雙中甲充血腫大,鼻道內有黃色膿樣分泌物,前組鼻竇區有壓痛者,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中可加魚腥草、地龍清肺排膿。

臨證應用時,無論是否兼有表邪都可應用,因方中麻黃尚有解表功用,而石膏尚具有辛透之力。方中麻黃,又並非僅在解表,且能引藥入肺,直達病所;而石膏在清肺中邪熱時,具有“火鬱發之”之能。本方去石膏,《和劑局方》稱之為三拗湯,可用於治療風邪犯肺所致的暴聾。此聾多繼發於感冒之後,乃風邪犯肺,肺氣不宣,循經上擾耳竅,耳竅為邪所蒙所致。

表現為耳中憋氣,如塞棉絮,或兼發熱惡風,舌苔薄白,脈浮,音叉試驗為傳導性耳聾。用三拗湯以宣肺利竅,所謂“耳聾治肺”法,效果尤佳,同時配合咽鼓管吹張法更好。

3 白虎湯治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鼻大衄屬於肺胃積熱證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用清熱生津,原用於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瀉胃;知母味厚,清肺生津;甘草、粳米養胃。

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臨床表現為咽部及口腔內疼痛,有灼熱感,口氣臭穢,伴有發熱、口乾喜飲,便幹溲黃,舌紅苔黃,脈數,檢查見咽粘膜充血紅豔,或口腔內皰疹數目較多,局部充血明顯者,證屬肺胃熱盛。肺胃熱盛必然灼傷津液,故治療當清熱養津。

石膏、知母配伍,正合此用。至於鼻大衄者,其特點為出血量多,血色鮮紅,伴有煩熱、口渴多飲,每逢噴嚏、狂咳、(扌鼻)涕、熱水洗臉、咀嚼硬物或劇烈運動等都可再度出血,大便秘結,小溲黃赤,舌紅苔黃,局部檢查鼻粘膜乾燥,立氏區粗糙、充血,甚則潰瘍,或有活動性出血,病由陽明熱甚,薰灼鼻竅所致。

雖說肺開竅於鼻,但陽明之脈夾鼻,且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出血量多,血色鮮紅者,應從陽明熱盛考慮,立氏區血管豐富,在粗糙、糜爛時上面覆蓋痂皮,一旦乾燥裂開,必引起出血。

此時須滋潤乃可避免出血。選用白虎湯,尚可加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亦可加白茅根、側柏葉涼血止血;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瓜蔞仁通腑洩熱。

4 調胃承氣湯治一切耳鼻喉科急性病需要攻下者

調胃承氣湯原用治陽明腑實證,君大黃之苦寒,臣芒硝之鹹寒,攻熱洩火,佐甘草之甘平,可以和中。

凡一切急性的耳鼻喉科疾病,兼有發熱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實、需要攻下者,亦均可使用本方,尤其適用於急性化膿性疾病,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鼻竇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等,可使邪熱從下而解。

仲景原方中大黃是經過酒洗的,酒洗之大黃瀉下力弱,筆者將之改為生大黃,以增加其通便之力,效果顯著。

5 桔梗湯治一切咽喉疾病

桔梗湯是喉科最有名的常用方劑,由桔梗、甘草兩味藥物組成。

桔梗性味辛苦,入肺經,走上焦,善“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鬱”,為眾藥之舟揖;甘草性味甘平,入走十二經,不僅補虛益氣,且能“通經脈,利血氣”,瀉出肺中伏火。

本方為治療咽喉疾患的基礎方,隨證加味而衍化的方劑很多,除張路玉加山豆根、元參,顧世澄加天冬、麥冬仍稱桔梗湯外,嚴用和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等為瀉白散,劉河間加入訶子名清音湯,李東垣治療嗌痛頜腫時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了本方,《喉科指掌》加防風、荊芥、天蟲、薄荷稱六味湯,《重樓玉鑰》加柴胡、升麻、川芎等來治療慢喉風等等,不一而足。

桔梗湯所治之咽喉病,以咽痛、咽乾或咳為主。桔梗在方中用量不宜大,一般以6g為宜,因桔梗對咽喉有刺激作用會引起噁心嘔吐,臨證時應注意。

6 五苓散治水溼內停之聤耳、鼻竇炎、美尼爾綜合徵

五苓散一方,原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主治太陽表邪不解,循經入裡而影響膀胱氣化功能,以致水飲內停的太陽蓄水證。

方用豬苓、茯苓、澤瀉利小便、導水下行;白朮健脾燥溼;桂枝溫陽化氣以行水,並解在表之邪。

現五苓散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大凡耳鼻喉科疾病表現為耳鼻部水溼停聚,水無所攝,泛溢於肌肉之間,需助脾扶火滲溼者,均可應用。

臨床應用時不一定兼有表邪,如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實熱症狀已經消失而膿性分泌物很多;頭痛綿綿,涕多色白,輕度鼻塞,嗅覺遲鈍的鼻竇炎;水飲上泛,停滯於耳的眩暈(又稱水眩)等等。

又:在治療眩暈時必定要重用澤瀉,乃取仲景用澤瀉湯治痰飲病苦冒眩之意。

7 真武湯治陽虛水泛之過敏性鼻炎、美尼爾綜合徵

真武湯溫陽利水,主治脾腎陽虛,水溼內停,小便不利者。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腎助陽,以化水氣兼暖脾土,茯苓、白朮健脾利水滲溼,生薑助附子以溫陽祛寒,而尤妙在芍藥酸能洩肝木以疏水。

腎陽虧虛型過敏性鼻炎,是由於腎陽不足,肺失溫煦,寒水上注鼻竅,致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斷;美尼爾綜合徵是脾腎陽虛,不能溫化水溼,寒水內停,上泛於耳而為眩暈。兩者病機均與真武湯所治病症吻合。過敏性鼻炎取本方加用蟬衣、徐長卿、防風等,溫脾腎,除寒水而止嚏斂涕。

美尼爾綜合徵用之以溫脾腎,除寒水而止暈眩,如嘔吐頻繁者加吳茱萸、陳皮、半夏;耳鳴甚者加磁石、五味子;兼有肝風者加天麻、鉤藤。

8 射干麻黃湯治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

其特點是喉頭作癢,然後咳即隨之,因癢而咳,咳聲短促而沉悶,有時愈咳愈癢而無法中止,乃病邪獸困肺經,長期難以外洩所致。此時宣解是唯一的方法,但普通宣解當然力不能及,須應用有力的方藥,方可攻頑解圍。

以射干麻黃湯最為合適:用射干消痰散結清熱解毒;麻黃宣肺平喘;紫菀、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細辛、生薑散寒行水;麻黃、細辛、生薑發散邪氣;射干、紫菀、款冬、半夏下降逆氣,共奏宣邪止嗽之功。

9 葶藶大棗丸治頑固性鼻塞

葶藶大棗丸專用治鼻塞為主的慢性鼻炎,方雖兩味但力峻性猛,用於實證見效甚捷。此類慢性鼻炎之鼻塞乃肺氣壅塞,氣血不暢所致,臨床可見患者鼻塞日久,持續不斷,檢查見雙下甲腫大,粘膜暗紅,故用葶藶瀉肺通竅。主藥葶藶入肺瀉氣,主肺壅上氣。葶藶畢竟是峻藥,儘管配伍大棗以緩和藥性,也不宜久用,體質虛弱之人更需忌用。

10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型聲帶息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原方是用來治療婦人腹中症瘕積聚之證,今用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作為聲帶息肉的消散劑,療效較為滿意。本方為化瘀消症之緩劑。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養血和血;加入桂枝,既可溫通血脈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調和氣血;佐以茯苓之淡滲利溼,使水道行、津四布而利血行,寓有溼祛瘀化之用。綜觀全方,乃為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劑。

治療鼻炎的中醫中藥


聲帶息肉為有形之物,是敗血離經,瘀滯膜裡所致,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經年不愈,檢查見聲帶息肉,色紫有蒂,治當活血化瘀,用桂枝茯苓丸,性緩而功著,祛邪而護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