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單吃三年是真的嗎?房產中介小哥“自曝”行業“潛規則”

《安家》電視劇的熱播,將房產中介這個行業推到了臺前。有人通過這部電視劇,對中介行業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有人看到這部電視劇,彷彿看到了自己一路走來的樣子。經歷了初入中介行業的青澀,也經歷了行業動盪帶來的起起伏伏,但他們始終在中介這個行業裡品嚐著心酸艱難,享受著自己的小歡喜。這些就在我們身邊的“房似錦”“徐姑姑”們,想在這個城市“安家”,也想幫更多人“安家”。

開單吃三年是真的嗎?房產中介小哥“自曝”行業“潛規則”

第一項任務就是掃盤

“菜鳥”中介在成長


“您好,我是房產中介,您在找房子嗎?我這裡有很多房源。”這句話對於從業三年的小夏來說,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次。

2017年,小夏來到了濟南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在這之前他進過電子廠,開過飯店,也去沙場幹過活。正式踏入房產中介行業後,小夏和很多人一樣,漫無目的來,懵懵懂懂開啟了他的“菜鳥”生涯。初來乍到,他最快學會的“本事”就是捱罵,被師傅罵、被領導罵、被客戶罵,罵著罵著,他終於領悟到這個行業的精髓——想快速成長,必須不斷地吸取教訓

作為新人,小夏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掃盤。所謂掃盤,就是了解工作店鋪周邊所有小區和街道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各條街道的名稱,周邊的設施,小區有幾個單元,每個單元幾梯幾戶等。單單就掃盤這一項工作,在中介這個行業就可以篩選掉一部分人。小夏曾帶過一個徒弟,進行業第二天就離職了。相比於其他人,入行初期的小夏算得上是勤奮的鳥兒,別人掃盤到晚上六點,他掃盤到晚上八點,別人用半個月時間完成,他僅僅用了一週的時間。

《安家》中有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徐姑姑在結婚的時候,仍然不忘接聽客戶的電話。剛結完婚,就匆匆陪客戶去看房。這個片段並非虛構,現實中的小夏也是如此,“客戶哪裡有需要,我們就會在哪裡。”他曾經晚上8點帶客戶去看房,結束看房匆匆騎車送客戶回家,送完客戶回家又緊接著騎車將鑰匙歸還房主,等這一切弄完,已是夜裡11點鐘了。

“每次收到客戶的消息我都是既開心又惆悵,開心的是工作又有新進展了。惆悵的是,中午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吃飯。”小夏略有些苦澀地說,“因為飲食不規律,我們這個行業幹個幾年是肯定會發胖的。如果你看到一個‘老中介’非常瘦,那麼他一定是太拼了。”

“不勤奮就沒有運氣”

9個月“持久戰”搞定客戶


“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對於房中介這個行業來說,如果你不開單,單純拿著底薪的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用小夏的話來說,開單這件事勤奮少不了,但是有時候真的講究一個運氣,“我自剛入行時運氣好,很快開了第一單,之後時隔一個多月都沒有再開單。開單這種事可遇不可求,但是你不努力不勤奮肯定是沒什麼機會的。”

《安家》的開篇故事中,一對博士夫妻工作繁忙,為尋求優質房子精心挑選,看房無數次。最終,主人公房似錦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完成了這一單。小夏表示,看到這一段總會感同身受。他曾經遇到對客戶夫妻雙方都是醫生,由於職業原因,很少能空出時間看房。“我知道他們想換一套改善型的房子,也知道他們有能力換。但他們不急著換,於是我只能和他們密切保持溝通。”

每當出了新房源,小夏就會發微信告訴客戶,差不多發出10條信息僅收到1條回覆,儘管如此,他依舊堅持不懈的推著房源。堅持終究是會有收穫的,半年後,客戶答應看房。由於客戶工作較忙,他總是用微信與客戶交流,很少電話打擾。而每次看房,他也總是會遷就客戶的時間,有時趕上輪休,只要客戶想要看房,也會馬上起身為客戶去準備。功夫不負有心人,9個月後,小夏完成了這一單。而自此以後,這名客戶又介紹了很多新的客戶給他。

去年,小夏接到了一個單子,房主是一名80多歲的老人。由於老人年齡較大,子女在外也比較忙,房子的一些問題都需要與老人直接溝通。老人不會使用微信之類的網絡工具,而打電話很多細節難以溝通。於是他在徵求老人同意的情況下,一次一次的上門和老人溝通,再陪著買家上門看房,甚至有的時候還幫助老人簡單的打掃衛生。他的努力與踏實,也換來了客戶的信賴,幾個月後,他又完成了一單。

行業內的“331”

12小時連夜車程遇客戶爽約


在每個行業中,都有努力的“菜鳥”,也有久經沙場的“老將”。劉恆,現在是濟南一家房產中介公司的店長,2006年入職,是最早一批中住地產進軍濟南的老班子成員。劉恆的編號是22,整個公司,只有21個人比他先入職。他畢業於師範類學校,與別的中介不同的是,在來到中介這一行之前,劉恆最初的職業是一名教師。“由於一些外界的原因,於是就辭去了教師這個穩定的職業。當時濟南的中介行業比較混亂,我覺得這個行業收益不錯,於是決定進入拼搏一下。”劉恆說。

劉恆長得黝黑壯碩,談吐間沉穩有力,中氣十足,頗有曾經當老師的風範。據他所說,當時來濟南幹中介這個行業,都沒敢和家裡人說,害怕他們不支持。他告訴記者:“我是開了第一單以後才和家裡人說明我現在的情況,一開始家裡人有點不支持,但是看我收入尚可且很堅持,也就同意我幹這份工作了。”

2008年,劉恆由於業績不錯,在這一年被提升至店長。也就在這一年,行業迎來了“寒冬”。對於劉恆來說百感交集。在中介這個行業,有個打趣的說法叫做331:3天、3個月、1年。在這三個節點,房產經紀人特別容易離職。“其實很好理解,3天受不了跑盤的苦走人,3個月開不了單的受不了經濟壓力走人,1年的受不了這個行業的壓力走人。”劉恆說,“我算是另類,同時期入行的很多人都走了,留下的僅有寥寥幾人。”

曾有一次,他帶著員工坐著從傍晚六點到次日六點的綠皮火車,前去北京找房主簽約。到了北京後,房主電話一直打不通。輾轉多處,終於找到房主,房主一句“不想賣了”就匆匆結束了劉恆的簽單旅程。

“當時隨行的是個年輕小姑娘,一開始非常的生氣。我就去和她溝通,舒緩她的情緒。其實我心態一直比較好。遇到這種情況會問清楚房主的原因,能溝通才是好的。如果因為衝動而發了脾氣,那麼這一單就真的黃了。”劉恆笑著說。

“每個房子都有它的主人”


劉恆謙遜、溫和、遇事不急躁,他的性格也許註定適合這個行業。他曾為了一單交易自己花錢軟裝房子,至於為了賣房子打掃衛生幫忙搬家更是常有的事情。“為了促成一單的交易,我們會做很多的努力。往往一單交易能成功都是因為一些細節方面。心態平和,遇事冷靜,這樣才能在這行生存下去。”劉恆說。

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一跑道,從臥室到客廳,要走足足1分多鐘,如果你看了《安家》,應該會被房似錦賣掉的那套“跑道房”所震驚。經驗豐富的劉恆也曾遇到過。他告訴記者,他曾經經手一套長筒戶型的房子,用他的話來說“像煙囪一樣長”。這套房子在當時可以說是“風靡一時”,許多中介都帶著客戶過來看房。即使當時這套房子價格便宜,區域位置也不差,但是由於戶型比較另類,即使前來看房的人特別多,但是最終願意花錢購買這個房子的人卻始終沒有出現。

“本以為這種房子難賣,但是萬萬沒想到在我手裡很快賣出去了。”劉恆告訴記者,當時有一名買家通過網絡找到了他,看了沒幾套房子就相中了這套長筒型房子,短短一天的時間就敲定購買,不到三天就完成了這筆交易。據劉恆介紹,這名買家之前住的戶型就類似於這種長筒戶型的房子,後來之所以換房是因為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太方便,想要換一套屬於自己空間的房子。由於住慣了長筒戶型的房子,別的戶型買家都不習慣,他第一眼就看中了售賣的房子。

“其實買家之前一直有個心結,希望這種戶型的房子客廳有個小窗戶。好巧不巧,我們當時賣的那套房子客廳就有一個特別小的窗戶,正好滿足了買家的需求,他特別中意那個房子。”劉恆笑著說,“每個房子都有適合他的主人,這是真的。乾的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沒有不能賣的房子,只是找不到它的買家。”

劉恆告還說,《安家》這部劇中,他最喜歡徐姑姑這個角色。但他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更有狼性的徐姑姑。在這個城市,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打拼,為了“安家”日夜奔波,雖然會有委屈、也會很辛苦,但回首這段成為房產中介的路,他們都為自己感到驕傲,憑自己的本事吃飯,靠努力贏得顧客的讚賞,他們說,最希望的事,莫過於為每位顧客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家”,這樣,也就離自己“安家”能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