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最近看了央视的一档纪录专题片《呵护明天》,从第一集《沉默的呐喊》开始就直击现实。

四川省内江市警方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人说,自己的女儿被人强奸,已经怀孕。

13岁的小莉,刚上初二。

几个月前,有个叫「李丹」的同龄女孩加她QQ好友,看到对方是女生,还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小莉就通过了好友验证。

聊了几天后,李丹告诉小莉「女孩子可以和中年男人进行一种神秘的磨合仪式,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同龄人」的现身说法,让涉世未深的小莉深信不疑。

神奇的是几天后,就有一个昵称叫「天空」的男子,添加了小莉为好友,说自己符合「磨合条件」,可以帮助小莉变漂亮。

在天空的一步步诱惑下,小莉被带到了一家宾馆内。

进入房间后,这场所谓的能让人变漂亮的「磨合仪式」,很快就成了一个令小莉不寒而栗的噩梦......

事情发生后,「天空」又以要将这件事情告诉小莉父母作为威胁,逼迫小莉又和他发生了三次关系。

后来,小莉父母察觉女儿不对劲,这才获悉事情真相。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而在山东淄博,刚满10岁的女孩小雯也正被「网聊」带来的梦魇缠身。

小雯平时用妈妈的手机聊QQ,有天QQ忘记下线,妈妈不经意间看到女儿满屏污秽的聊天记录,瞬间崩溃。

她找来女儿询问,女儿一听就掉眼泪。

她说几个月前,有个昵称叫「美丽俏佳人」的12岁女孩,加了她的QQ好友。

之后,美丽俏佳人经常找小雯聊天,还时不时发红包给她。

可没过多久,对方却给她发了几条淫秽视频。

看完视频后的小雯很害怕,对方拿这事威胁她:「你看了这些视频,如果不照着我的要求做,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你父母。」

小雯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拍了裸体的淫秽视频发过去,还迫于无奈接受裸聊。

后来小雯的妈妈报警,警方迅速侦破案件,12岁的「美丽俏佳人」的真实身份,是已经40多岁的修车店老板。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小雯不是第一个被害人,还有三名未满12岁的女童,被这个40多岁的猥琐大叔威胁拍裸照、不雅视频来满足自己的邪欲。

一次网聊邂逅,却让多名女孩掉入黑暗深渊。

这件事,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可怕。

◆◆◆◆◆


去年,「15岁UP主教唆10岁未成年女孩文爱」事件刷爆朋友圈。

简单复盘一下:

单亲妈妈「豆芽菜黄了」发贴,控诉15岁的UP主「科里斯」(视频网站投稿者)引诱自己10岁的女儿文爱。

还曝光了对方和女儿的部分聊天记录。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对话框里,男孩女孩「老婆」、「老公」喊得火热,「文爱」、「白丝」、「包养」、「R18向」等让人不明所以的网络词语不时闪现。

百度完以后,简直让人出离愤怒。

文爱:即用文字做爱,是通过双方文字描述和挑逗,达到释放自己性需要的目的。

R-18:就是18岁以下禁止涉猎的内容。

语C:语言角色扮演,利用网络平台,以文字描写来表达设定的背景、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与其他玩家互动的网络文字扮演游戏。

三者结合在一起,低俗色情程度可以预想。

这位妈妈冷静下来后,找男孩沟通。

可男孩丝毫不在意,说自己只是玩玩而已,还暗地里教唆女孩离家出走,甚至暗示女孩用自杀来反抗妈妈侵犯她隐私。

虽然后来男孩账号被封,得到应有的惩罚,可「科里斯事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女孩,因为网聊,进入了文爱和磕炮的圈子。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曾有个网友假扮成13岁的女生,潜伏到一个聚集了很多未成年人的网聊软件。

在一个群主组织的群聊里,数名还在上学的女孩子,通过模仿性交的声音,来获得异性关注送礼物。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群主的作用也很明确:把群内的女孩「卖」出去,不同的服务价格不等。

叫一声「老公」是10个钻,人民币1块钱。

远程玩小恶魔是1500钻,人民币150块钱。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社交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网上有句著名的吐槽:「你永远不知道,在网线另一端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只狗。」

这不是最糟糕的。

「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孙雪梅曾表示,色情会放大人的欲望,甚至变成真正的欲望,这很有可能导致一些性侵案件的发生。

人心险恶,利用网聊把这些无知、懵懂的女童骗进性交易产业的人,连狗都不如。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的《新时代女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

我国儿童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集中在6岁-10 岁,占比达 61.4%,相比往年更加提前。

触网年龄不断降低,网聊窗口乱象丛生,这些孩子越来越早熟,也越来越容易被拐入歧途。

知乎用户@熊婕,描述11岁侄女的触网经历,让人不寒而栗:

前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我只有11岁的小侄女抱着手机不撒手,因为她找我要红包,所以加了她的QQ,后来她果断地把我删了。

我从来访记录里面点到她的QQ空间,看到了各种触目惊心的内容。

什么处CP,语C以及我一大串看不懂的名词。

我跟表哥说了这件事,但是他们没重视起来。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于是我用小号加了侄女,想看看她在网上都在做什么。

凭借酷炫的网名和头像很快就和她成了好友。

被她拉到一个群,里面都是语C的,被她拉进去的时候,群主就要求新人娇喘以及各种不可描述,吓得我赶紧屏蔽了。

我还知道她有一个CP,两个人互相叫老公老婆,对方的QQ资料显示也是一个女孩子,可能是初中或者高中。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养大一个孩子,可谓如履薄冰,养女儿更甚。

你以为稳稳当当地走了一段路,却没想到路底下藏着那么多坑。

◆◆◆◆◆


有人说,30年前,一个靠谱父母的标准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

30年后的现在,成为一个靠谱父母,你要成为一个育婴师,儿科医生,心理医生,博物学家,手工达人以及跨三代年龄的谈判专家等等,同时还得保证有一份能挣出房贷、车贷、教育基金的工作。

网络时代,养孩子这项工作也越来越精细,以前「养」就够了,现在更注重「育」。

我们不可能随时盯梢以保证孩子安全,但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加强防范和教育,让孩子懂得怎么保护自己。

与所有辛苦养育女儿的父母共勉:

如果你的女儿注册了你从未使用过的app,建议你也要在该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

体验它的功能和安全状况、了解平台上其他用户的类型、摸清楚网站的互动方式,然后和孩子制定上网规则,设定网聊底线。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加入女儿的网络社交

了解孩子喜欢、习惯用的网聊软件,用她们的方式交流。

定期查看女儿的好友列表,确定他们都是孩子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

在和孩子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的前提下,定期检查她的好友列表。

提前关闭「附近的人」、「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等功能,向孩子核实好友名单,及时清除陌生人。

让你的女儿知道怎么操作社交软件的隐私设置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不向陌生人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包括地址、照片、视频等。

禁止女儿向任何人发送私密图文视频

比如自己裸露身体部位的照片,哪怕是脚趾头;家庭成员生活的细节;父母财务、工作相关的资料。

引导女儿正确对待「赞」和「评论」

女生心思细腻,很容易被朋友圈或微博上的好友评价影响,及时提醒孩子:

不要为了博眼球而去做危险的事情;

比起晒美食和自拍照,书本和思想美的时间更久;

不要在意负面评价,你无须迎合别人的喜好。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养女方知世道险,为了女儿的安全,请父母们打起十二分精神,为她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固的防线。

新一轮手机骗术瞄准未成年女童,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凯叔去哪儿”,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请将你所知道的这些危险因素,告知亲朋好友,这真的不是玩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