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成功背后有哪些创作历程?

笑看人生222222222222


苏联作家尼.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的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各种敌人和困难展开英勇斗争的事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十月革命后,他带头参加红军,转战疆场,浴血奋战,曾几次受伤,最后不得不转业到地方上 工作。以后,他的伤病恶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保尔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继续战斗:他从事文学创作,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年轻一代,终于实现了他一生“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的诺言。

保尔是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光辉典型,是“令人神往而又现实的形象”。作者对保尔的思想、心理、性格、语言、行动的刻划之所以处处显得真切动人,原因之一在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乃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基本情节是奥斯托洛夫斯基一生经历的概括与提炼。

尼.奥斯托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只读过三年书。参加红军后负伤转业,曾任边区共青团州委书记。以后 病情恶化,全身瘫痪,数目失明。他在病榻上坚持学习和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后,保尔和奥斯托洛夫斯基一起,成了广大青年心目中的英雄,作者还因此获得了列宁勋章。


文友如林


苏联作家尼·奥·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从小靠自己劳动维持生活。他只念过三年书,但十分好学,阅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十月革命后,积极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转业到工厂担任共青团工作。第二年秋天,响应团组织号召到博亚尔卡修筑铁路,得了伤寒病和风湿症。192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次年健康状况恶化,他在病床上读完了共产主义函授大学的课程,同时坚守在共青团的工作岗位上。1927年他全身瘫痪,但并不屈服,继续用笔作武器战斗。一年后,根据自己参加红军的战斗生活,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可惜原稿在邮寄时丢失了。但他并没有被这一打击所挫败,反而更加顽强的从事文学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他先是在纸板上摸着写,后得到党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改为由他口述,别人替他记录整理。1932年起,这部小说陆续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发表,1934年出版单行本。小说问世后立即受到国内外读者热烈欢迎,全世界进步青年把他当做自己生活的教科书,学习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革命精神。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作者的忘我劳动和卓著有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俄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历史画面,令人信服的证明了“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证明了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成长的。小说的作者就是主人公保尔的原型,所以他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真切,感人,小说的情节随着主人公性格的成长而展开,脉络清楚,结构自然。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上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愧为30年代苏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保尔在烈士墓前有过这样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它既是保尔光辉一生的写照,又是广大革命青年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青年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翰林L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这部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小说,反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体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哲理性思考总结。

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体验到了社会的不公平,饱受人间疾苦。

奥斯特洛夫斯基20岁加入共产党,他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内战,战后又一直从事繁重的工作,由于积劳成疾,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后来全身瘫痪,且双目失明。但他不甘就此倒下,顽强的他决定提笔为刀,用文字来展现他所处时代的状况,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他在病榻上历经四年于1934年创作出了石破天惊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作一出马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无数作者的高度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因此作而成为了苏联作协成员,苏联政府于1935年授予他列宁勋章(苏联最高勋章)。

不幸的是在1936年末,由于旧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年仅32岁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一贫穷工人的小儿子,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参加了红军,表现卓越,由于在战斗中负伤,他转到了地方工作,一女政委照顾他对他细致入微,但是保尔拒绝了她。有一次休养期间,保尔去凭吊战友,在战友墓前,他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保尔病情严重的时候,他的人生的另一半出现了——达娅,坚强的保尔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走出了人生低谷,开始了文学创作,1936年,他的(保尔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最终出版,保尔用自己顽强的信念战胜了生活中的苦难。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革命小说之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提到了一大批俄罗斯著名文学家,他说对于索契这座城市,第一印象就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习近平说,他年轻的时候多次读过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这座城市完成了这部著作。作品中的人物真实且具有生活感,作者在刻画保尔的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实际,并未将保尔的坚强意志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保尔在战斗和劳动中,在学习和律己中锻炼出来的。在保尔的一生中,他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其他总是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凡小事,面对疾病的打击,他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保尔最终意识到了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由此可见,保尔是一个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这本书取名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寓意着保尔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他不愿意把这本书看作自传,因为他写的不止是保尔柯察金一个人,他写的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千百万人。

结语

这本小说具有多变的手法,小说写人物,主要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其中也穿插了书信,日记,格言警句,内心独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小说更有可读性,这本书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都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无愧为一部无产阶级文学的经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