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比沙俄強在哪裡?為什麼蘇聯在大戰中挺過來而沙皇倒臺?

歷史工廠


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時,想到的是封建君主專制政府和獨裁專制政府(二戰時斯大林統治時期)之間的區別,但是仔細想想,問題沒有那麼簡單,蘇聯的確比沙俄強大,但這並不是蘇聯挺過世界大戰,而沙皇俄國沒有挺過世界大戰的原因。

沙皇尼古拉二世

蘇聯比俄國強大在哪裡?

蘇聯和沙皇俄國在歷史沿革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卻有本質的區別,最明顯的一點是政治制度的不同,沙皇俄國在一戰期間介於封建制國家和資本主義制國家之間,而蘇聯是社會主義制國家。

政治制度不同,受益群體也不同,在沙皇俄國時期,少數的貴族,商人階級是最大受益者,而到了蘇聯統治時期,除了少數的特權階級,佔據了大多數人的工人,農民階級也是受益者,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戰爭時期你願意為了保護他人利益去參戰,還是願意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戰?單是這一點蘇聯也會比沙俄強大。列寧

在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在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斯大林做了成立蘇聯的報告,之後十五個國家在二戰前加入了蘇聯,以“合作”的姿態,代替征服,敵對,這也讓蘇聯比沙皇俄國時期更強大。

為何沙皇俄國倒在一戰中,蘇聯卻能經受住世界大戰的考驗?

另外沙皇俄國參加一戰,和蘇聯參加二戰時期的背景不同,也導致了沙俄在一戰中倒臺,而蘇聯卻頑強的挺過了二戰。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重新劃分世界格局的一次戰爭,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爭奪控制權,奧匈帝國往東方擴張,導致了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加劇。在一戰前,形成了英國,法國,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德國的對抗形勢。

巴爾幹半島

戰爭開始後,沙皇俄國內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最開始為了轉移內部矛盾,在一番宣傳後,民眾們也支持沙皇俄國參戰,但戰爭爆發後,國家內部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大量人員傷亡,沙皇俄國的經濟也出現崩潰,大量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民眾出現厭戰情緒,開始抵制戰爭,最後導致二月革命爆發,在內憂外患的狀況下,沙皇的統治被推翻了。

而在蘇聯統治時期,蘇聯在戰爭爆發前和德國將波蘭刮分了,內部才經歷了大清洗,雖然給蘇聯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但是在思想上基本實現了統一,而德國對蘇聯發動了侵略戰爭,這種對外戰爭是被動的,但是卻能激起民族主義情緒,讓一個國家的民眾空前的團結,蘇聯內部的鬥爭減少了。

二戰中的蘇聯士兵

而德軍在蘇聯境內的大肆破壞,讓蘇聯的民眾意識到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和之前的為了爭奪資源,土地的戰爭有本質區別,也激起了蘇聯軍民的頑強反抗,在沙皇俄國被推翻之後,蘇聯大力發展現代工業,特別是軍工,而蘇聯國土面積廣闊,很多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在國際上也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德軍有英,美在西線牽制,日軍有中國在遠東戰場牽制,讓蘇聯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反擊德軍,最後獲得了戰爭勝利。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引言

迄今為止,世界發生過兩場最大規模的戰爭,一戰使俄國崩潰,二戰使蘇聯挺過來並走向強大。為何兩場戰爭會對同一個國家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呢?

兩場戰爭中沙俄——蘇聯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進而導致沙俄——蘇聯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是不一樣的。

一戰中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參戰後,俄國迅速進攻德國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地區。由於是在敵對國打戰,俄國士兵的作戰積極性不高,加上沙俄的腐敗落後,前線戰爭接連遭到慘敗,士兵死傷慘重,引起俄國國內人民的不滿。

二戰中,蘇聯受到德國的侵略,蘇德戰場前期的戰爭主要是在蘇聯國內進行,先後發生了基輔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中蘇聯參戰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士兵作戰的積極性高。

因此一戰中,士兵認為俄國參戰的目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擴張領土,作戰積極性不高,而且一戰中俄軍一直戰績不佳,士兵和軍官得不到晉升,也無法獲得戰利品,俄軍死傷慘重,更使得俄軍產生了厭戰情緒,這種情緒又蔓延到了國內,引起整個國內人民的不滿。

二戰初期,蘇聯損失慘重,800架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炸燬,基輔戰役蘇聯損失了60多萬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罕有的殲滅戰,在這麼不利的情況下,蘇聯軍隊保持了高昂的士氣,斯大林更是在紅場進行了閱兵,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蘇聯軍隊的堅韌性,列寧格勒在被德國圍困的900個日日夜夜裡,軍民因為沒有糧食,只能躺在地上減少體力的消耗,就是這麼艱難,列寧格勒的軍民也沒有投降,根本原因是蘇聯軍民在保護他們的家園。因此軍隊作戰的積極性比較高。最終蘇聯走向了勝利。

兩場戰爭中沙俄——蘇聯的經濟實力是不一樣

沙俄在一戰前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資本主義受到農奴制的阻礙而發展緩慢,重工業比較落後。一戰中沙俄一共徵召了1300萬人上前線,但是隻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拿到步槍,剩餘的人只能等待拿槍的人死去才有槍使用,國內人民沒有糧食吃,因此持續四年的一戰使俄國經濟不斷惡化,引起國內人民的不滿。

蘇聯由於吸取了沙俄的教訓,優先發展重工業,1928——1937年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工業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建成了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等重工業部門,並且俄國在東部地區建立新的工業基地烏拉爾工業基地,重工業的建立為蘇聯打敗德國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二戰前期,蘇聯歐洲的工業區被德國摧毀後,蘇聯東部的烏拉爾工業區,秋明油田成為蘇聯能夠挺過來的物質基礎。

沙俄是一個老邁的國家,蘇聯是一個新興國家

沙俄已經建立300年了,農奴制一直是沙俄的病根,阻礙沙俄的發展。沙俄更是經歷了日俄戰爭、1905年革命的打擊,已經腐朽不堪,國內充斥各種矛盾,一戰是壓死沙俄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像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遭受一次重大打擊後就能只能死亡,而不能走向新生。

蘇聯是在1922年建立的,此後蘇聯經歷了工業化,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當時是一種最先進的經濟體制),使得蘇聯煥發了強大的生命力,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很高,掀起了斯達漢諾夫運動,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所以二戰中德國對蘇聯的打擊並不能使蘇聯滅亡,就像一個正當壯年的人得了重病也能挺過來。

沙俄和蘇聯的狀態就好比現在新冠肺炎疫情,老年人在疫情打擊下,感染率和死亡率比較高,而年輕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挺過來。

結語

沙俄與蘇聯的精神狀態不一樣,一個老邁,一個興亡,這樣的狀態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最直接表現沙俄與蘇聯軍隊的作戰積極性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精神狀態與他們的營養是有關係的,沙俄是一種農奴制體制,重工業落後,蘇聯是一種計劃經濟體制,重工業發達。







麒麟閣論史


蘇聯比沙俄強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蘇聯的經濟與工業強:斯大林將沙俄由一個農業國家變成了工業化的國家;二戰前蘇聯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而沙俄的經濟在列強中排名中列第5位,落後於美、英、德,法等幾個國家。

其次,政治制度上的優越性。一戰前的俄國還是一個以農奴為主的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而蘇聯是社會主義體制,利於集中精力辦大事。

再次,在國內的穩定性方面。沙俄時期國內民族與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由於日俄戰爭中的失敗,加上國內矛盾重重,一戰前沙俄國內就爆發了革命,沙俄政體已經搖一搖欲墜。二戰的蘇聯時代由於制度改革,經濟發展迅速,國內民族與階級矛盾緩和了很多,大多數人還是支持政局的,蘇聯的國內政局比沙俄時代穩定的多。

最後,在軍事體制與兵員素質上蘇聯比沙俄強很多。沙俄時代由於實行農奴制,導致士兵當中有大量的文盲,而蘇聯時期由於教育的提高與工業的普及,士兵的素質普遍提高。蘇聯在二戰時實行共產主義的戰時體制,將整個國家的力量用於軍事方面,在這點蘇聯的行政效率遠比沙俄時期高得多。蘇軍當中共產黨指導員派遣落實到每一個作戰基層,蘇共以黨指揮槍,黨員在戰鬥中起到先鋒帶頭作用,所以說在軍隊的紀律性與組織性方面沙俄與蘇聯時期不能同日而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