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明朝嘉靖時期與葡萄牙的兩次海戰

一、屯門海戰

1521年八月下旬(此時明世宗嘉靖皇帝已繼位),時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쭎奉命驅逐佛朗機(葡萄牙)人。此時葡萄牙人由阿爾瓦雷斯 (Pedro Álvares) 率領,已佔據屯門島附近若干年,不久前又新加入了迪奧哥·卡爾佛(Diogo Calvo)的一艘大海船。汪쭎已料到葡萄牙人不肯輕易離開,因此先加強了軍事力量,汪쭎主要的備戰措施如下:

  • 加強了南頭寨及東莞守禦千所的兵力;
  • 收集戰船及漁船,以備軍用;
  • 加強保家衛國的宣傳,組織兵力;
  • 在望族鄉紳吳瑗、鄭志銳的幫助下,招募民兵,並詢問海情;
  • 探知葡萄牙人的戰船體形巨大,火炮射程遠,命中率高。

在完成備戰後,汪쭎對葡萄牙人宣詔,要求葡人儘快離去,但葡人對此並不理會。於是汪쭎派軍隊驅趕葡人,遇到武裝抵抗。汪쭎親率軍民猛攻葡人船隊,此時又有科埃略(Duarte Coello)及雷戈(Ambrocio do Rego)各帶兩艘大船前來援助葡人,明軍終因葡人火炮猛烈而敗陣。

明朝海道副使汪쭎通過在葡萄牙人船上的中國水手,得到了佛朗機炮和蜈蚣船的資料。《殊域周咨錄》紀載:"有東莞縣白沙巡檢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朗機船,見有中國人楊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國,備知造船、鑄銃及制火藥之法。쭎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賣酒米為由,潛與楊三等通話,諭令向化,重加賞齎,彼遂樂從。約定其夜,何儒密駕小船,接引到岸,研審是實,遂令如式製造。쭎舉兵驅逐,亦用此銃取捷。奪獲伊銃大小二十餘管。"

汪쭎在第一次進攻失敗後,新制定了作戰計劃。準備了一些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颳起很大的南風,汪쭎率軍士4000眾,船隻50餘再次攻打葡人船隊。先將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隻點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隻駛去,由於葡人船隻巨大,轉動速度緩慢,無法躲開火船進攻,很快燃燒了起來,葡人大亂。汪쭎又趁機派人潛入水下,將未起火的葡人船隻鑿漏,葡人紛紛跳海逃命。然後汪쭎命軍士躍上敵船與葡人廝殺,葡人大敗。最後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島嶼藏身。天亮後,風向逆轉,葡人才借強勁的北風勉強逃過明軍的追擊,逃回已竊據的滿剌加。至此,中國收回被葡人盤踞的"屯門島"及經常滋擾的"屯門海澳"及"葵涌海澳"。

後來,汪쭎就使用在楊三、戴明等指導下仿製的蜈蚣船和佛朗機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敗葡萄牙人,驅逐在粵葡萄牙人出境,鑿沉葡船,奪得大小火銃二十多管。

屯門海戰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正如《重建汪公生祠記》載:"公(汪쭎)以儒發身戎務,若非素習,壹旦挺身行陣,摧數百年未睹之強寇,豈偶然者哉!公生平忠義自許,剔歷中外,始終壹節。"

屯門海戰,明軍驅逐佛朗機獲勝,體現了汪쭎文武兼備的才幹。汪쭎對當地天時地利、風土民情的瞭解,是得益於吳瑗、鄭志銳兩位在南頭的知交。海戰中汪쭎的表現,鄭志銳回憶中曾如是說:"公(汪쭎)為統制,不事威刑,士有死事者,厚恤其家,所俘獲,悉以賚下,秋毫無私。"吳瑗也讚賞道:"屯門臨不測之海,風濤險惡,寇恃火炮為長技,虐焰張甚,士或憚行,公毅然身率之。

二,茜草灣之役

嘉靖元年(1522年)在廣東西草灣明朝水師與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海軍發生了一場海戰——西草灣之戰(或茜草灣之役),以明水師勝利告終,這也使得葡萄牙人逐漸放棄用武力迫使明朝開關貿易。

後續影響

雖經過兩次失敗,葡萄牙人並未放棄,改為侵擾福建及浙江沿海。但在這之後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的20年間,中國典籍中再沒有佛朗機侵擾廣東沿海的記錄。

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成功賄賂廣東官員換取在澳門通商權,明穆宗隆慶開海後,隆慶六年(1573年)終於獲明朝政府准許以租地形式在澳門居留,成為在中國的首個落腳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