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比沙俄強在哪裡?為什麼蘇聯在大戰中挺過來而沙皇倒臺?

歷史工廠


蘇聯衛國戰爭亦稱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最終以蘇聯的獲勝,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二戰的蘇聯獲得勝利,而一戰時期的沙俄卻倒臺了呢?以下我們便一起探討一下。

政治制度上

首先,蘇聯在當時已經贏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是社會主義國家,布爾什維克政黨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沙俄當時剛剛從農奴制度轉向了現代的資本主義制度,但由於自身沒有像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樣進行殖民侵略等原因,沒有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而是靠壓榨農奴獲得了最初的資本積累,加上沙俄的統治者,沙皇依舊是落後的封建統治階級,所以他依舊是資本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經濟實力工業化

蘇聯在贏得了革命勝利之後,布爾什維克政黨獲取了政權,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之後,便通過一系列的經濟發展,使得蘇聯的經濟實力得到了的進步,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將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了工業化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成功開展,使得蘇聯成為經濟實力排名“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強大的工業實力,使蘇聯取得二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優秀政黨的領導

有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的堅強領導。1941年6月30日,蘇聯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為理順指揮關係,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9萬名黨員。這樣就使得蘇聯擁有了強大的人員儲備,這一點是沙俄所不具備的。

民眾的力量

蘇聯人民的戰鬥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湧現了以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而沙俄由於其政治腐朽剝削嚴重,導致當時的民眾對沙俄怨念欺壓許久,失去了民心終究會滅亡。

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偉大的衛國戰爭就此結束,也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這場戰爭使蘇聯用巨大的犧牲徹底打敗並摧毀了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寫了戰後世界格局,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隴上陌客


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時,想到的是封建君主專制政府和獨裁專制政府(二戰時斯大林統治時期)之間的區別,但是仔細想想,問題沒有那麼簡單,蘇聯的確比沙俄強大,但這並不是蘇聯挺過世界大戰,而沙皇俄國沒有挺過世界大戰的原因。

沙皇尼古拉二世

蘇聯比俄國強大在哪裡?

蘇聯和沙皇俄國在歷史沿革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卻有本質的區別,最明顯的一點是政治制度的不同,沙皇俄國在一戰期間介於封建制國家和資本主義制國家之間,而蘇聯是社會主義制國家。

政治制度不同,受益群體也不同,在沙皇俄國時期,少數的貴族,商人階級是最大受益者,而到了蘇聯統治時期,除了少數的特權階級,佔據了大多數人的工人,農民階級也是受益者,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戰爭時期你願意為了保護他人利益去參戰,還是願意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戰?單是這一點蘇聯也會比沙俄強大。列寧

在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在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斯大林做了成立蘇聯的報告,之後十五個國家在二戰前加入了蘇聯,以“合作”的姿態,代替征服,敵對,這也讓蘇聯比沙皇俄國時期更強大。

為何沙皇俄國倒在一戰中,蘇聯卻能經受住世界大戰的考驗?

另外沙皇俄國參加一戰,和蘇聯參加二戰時期的背景不同,也導致了沙俄在一戰中倒臺,而蘇聯卻頑強的挺過了二戰。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重新劃分世界格局的一次戰爭,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爭奪控制權,奧匈帝國往東方擴張,導致了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加劇。在一戰前,形成了英國,法國,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德國的對抗形勢。

巴爾幹半島

戰爭開始後,沙皇俄國內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最開始為了轉移內部矛盾,在一番宣傳後,民眾們也支持沙皇俄國參戰,但戰爭爆發後,國家內部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大量人員傷亡,沙皇俄國的經濟也出現崩潰,大量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民眾出現厭戰情緒,開始抵制戰爭,最後導致二月革命爆發,在內憂外患的狀況下,沙皇的統治被推翻了。

而在蘇聯統治時期,蘇聯在戰爭爆發前和德國將波蘭刮分了,內部才經歷了大清洗,雖然給蘇聯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但是在思想上基本實現了統一,而德國對蘇聯發動了侵略戰爭,這種對外戰爭是被動的,但是卻能激起民族主義情緒,讓一個國家的民眾空前的團結,蘇聯內部的鬥爭減少了。

二戰中的蘇聯士兵

而德軍在蘇聯境內的大肆破壞,讓蘇聯的民眾意識到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和之前的為了爭奪資源,土地的戰爭有本質區別,也激起了蘇聯軍民的頑強反抗,在沙皇俄國被推翻之後,蘇聯大力發展現代工業,特別是軍工,而蘇聯國土面積廣闊,很多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在國際上也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德軍有英,美在西線牽制,日軍有中國在遠東戰場牽制,讓蘇聯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反擊德軍,最後獲得了戰爭勝利。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引言

迄今為止,世界發生過兩場最大規模的戰爭,一戰使俄國崩潰,二戰使蘇聯挺過來並走向強大。為何兩場戰爭會對同一個國家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呢?

兩場戰爭中沙俄——蘇聯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進而導致沙俄——蘇聯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是不一樣的。

一戰中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參戰後,俄國迅速進攻德國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地區。由於是在敵對國打戰,俄國士兵的作戰積極性不高,加上沙俄的腐敗落後,前線戰爭接連遭到慘敗,士兵死傷慘重,引起俄國國內人民的不滿。

二戰中,蘇聯受到德國的侵略,蘇德戰場前期的戰爭主要是在蘇聯國內進行,先後發生了基輔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中蘇聯參戰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士兵作戰的積極性高。

因此一戰中,士兵認為俄國參戰的目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擴張領土,作戰積極性不高,而且一戰中俄軍一直戰績不佳,士兵和軍官得不到晉升,也無法獲得戰利品,俄軍死傷慘重,更使得俄軍產生了厭戰情緒,這種情緒又蔓延到了國內,引起整個國內人民的不滿。

二戰初期,蘇聯損失慘重,800架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炸燬,基輔戰役蘇聯損失了60多萬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罕有的殲滅戰,在這麼不利的情況下,蘇聯軍隊保持了高昂的士氣,斯大林更是在紅場進行了閱兵,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蘇聯軍隊的堅韌性,列寧格勒在被德國圍困的900個日日夜夜裡,軍民因為沒有糧食,只能躺在地上減少體力的消耗,就是這麼艱難,列寧格勒的軍民也沒有投降,根本原因是蘇聯軍民在保護他們的家園。因此軍隊作戰的積極性比較高。最終蘇聯走向了勝利。

兩場戰爭中沙俄——蘇聯的經濟實力是不一樣

沙俄在一戰前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資本主義受到農奴制的阻礙而發展緩慢,重工業比較落後。一戰中沙俄一共徵召了1300萬人上前線,但是隻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拿到步槍,剩餘的人只能等待拿槍的人死去才有槍使用,國內人民沒有糧食吃,因此持續四年的一戰使俄國經濟不斷惡化,引起國內人民的不滿。

蘇聯由於吸取了沙俄的教訓,優先發展重工業,1928——1937年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工業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建成了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等重工業部門,並且俄國在東部地區建立新的工業基地烏拉爾工業基地,重工業的建立為蘇聯打敗德國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二戰前期,蘇聯歐洲的工業區被德國摧毀後,蘇聯東部的烏拉爾工業區,秋明油田成為蘇聯能夠挺過來的物質基礎。

沙俄是一個老邁的國家,蘇聯是一個新興國家

沙俄已經建立300年了,農奴制一直是沙俄的病根,阻礙沙俄的發展。沙俄更是經歷了日俄戰爭、1905年革命的打擊,已經腐朽不堪,國內充斥各種矛盾,一戰是壓死沙俄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像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遭受一次重大打擊後就能只能死亡,而不能走向新生。

蘇聯是在1922年建立的,此後蘇聯經歷了工業化,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當時是一種最先進的經濟體制),使得蘇聯煥發了強大的生命力,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很高,掀起了斯達漢諾夫運動,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所以二戰中德國對蘇聯的打擊並不能使蘇聯滅亡,就像一個正當壯年的人得了重病也能挺過來。

沙俄和蘇聯的狀態就好比現在新冠肺炎疫情,老年人在疫情打擊下,感染率和死亡率比較高,而年輕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挺過來。

結語

沙俄與蘇聯的精神狀態不一樣,一個老邁,一個興亡,這樣的狀態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最直接表現沙俄與蘇聯軍隊的作戰積極性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精神狀態與他們的營養是有關係的,沙俄是一種農奴制體制,重工業落後,蘇聯是一種計劃經濟體制,重工業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