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

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 周秘)当前黑龙江省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而随着复工复产复学和公共场所逐步开放,有哪些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最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呢?在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方面,疾控专家有哪些建议和提示?4月16日,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应对疫情第44场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进行了详细解答。

新闻发布会现场

孙巍介绍说,重点场所包括有高感染风险的场所,比如有新冠病人的诊治医院,还有境外回国人员的转运工具以及海关和陆地边境口岸等,感染风险还是比较大的,需要重点防范;有人员聚集的场所,包括飞机、高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还有一些人群聚集的大型体育活动场所,也包括朋友聚会场所等;密闭或者是半密闭空间,比如影剧院,或者是包房、包厢,还有电梯轿厢等。重点单位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火车站、机场、监狱等。重点人群包含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的回国人员。有一些职业暴露人员,比如医护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的警察、保安,还有保洁人员、服务员等。

在重点场所中建筑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重点做好返岗员工的跟踪管理和健康监测;文化旅游、餐饮企业要重点做好预约、分流、限流措施;对于物流、快递业从业者,工作中也要戴口罩,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农贸市场要控制场所人员的密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体温监测、车辆清洁消毒、通风等;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真正发挥好哨点作用,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加强对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管理,防止医院出现交叉感染。

孙巍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组织或参与聚餐、聚会,减少人员聚集,没事少出门、不扎堆,减少到公园、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上下班或外出首选步行、骑单车或自驾车、错峰出行。同时要做好健康监测,主动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如有发热(体温超过37.3℃)、咳嗽、乏力等症状,要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第一时间到当地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对于返岗复工人员,还需要注意上班期间戴好口罩,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清洁,接触公用物品后要勤洗手,办公期间尽量保持与他人1米以上距离,在单位食堂错峰取餐,就餐时不要与人交谈、避免面对面就餐,尽量打包单独就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