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今年初,因受到疫情影響,工業製造、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反,對於自始至終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生物醫藥行業來說,由於抗疫醫藥物資、新冠檢測試劑、新冠疫苗研發等需求的拉動,眾多醫藥企業因此獲益,業績成倍增長。其中不乏被專家們點名的,生產雙黃連、連花清瘟以及複方板藍根顆粒的相關企業。受種種利好影響,今年以來醫藥板塊股價整體走高。


然而,風光之下,自有陰霾。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醫藥行業虧損總額達130.4億元,已超2019全年虧損總額的80%。顯然,疫情帶火的,只有那一小部分的藥企,絕大多數藥企,在今年的日子都不是那麼好過。


醫藥企業在業績承壓的同時,還需要面臨洶湧的高管離職潮。據時代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10月31日,今年已有72家A股上市醫藥企業公佈了核心高管(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的變動公告,涉及95人,其中包括3位公司實控人。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醫藥製造業變動最大


據時代數據統計,這72家醫藥上市公司主要來自三個細分行業,其中,公司數以及人數最多的是醫藥製造企業,共計47家公司,涉及核心高管66人;其次是醫療保健行業,有14家上市公司,17位核心高管變動;再之後是生物科技行業,公司數量達到11家,核心高管變動達12名。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生物醫藥行業,特別是醫藥製造業公司高管的劇烈動盪,離不開近年來各類醫保改革政策的推行。而帶量採購政策,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2018年9月,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組織開展藥品試點集中聯合採購,拉開了我國醫藥行業整合的序幕。帶量採購是指一種新的招標方式,從通過了一致性評價(即仿製藥須與原研藥療效及質量一致)的仿製藥對應的通用藥品中篩選試點品種入選,國家組織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

伴隨著帶量採購政策落地的,是藥品的大幅降價、以及醫藥企業銷售模式的轉變。過去,製藥企業為將產品打入市場,需要支付大量的營銷費用,而這些營銷成本最終轉移到了患者與醫保上,醫保支出也隨之增加。而帶量採購大幅削減了這部分費用,藥品成本也逐漸迴歸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在帶量採購政策的影響下,醫藥企業過去“躺著掙錢”的好日子已是一去不復返。這些醫藥企業若想繼續保有市場份額,就必須轉變發展策略,集中開發高附加值的創新藥。而在藥企轉型的過程中,核心高管的劇烈震盪也就無可避免。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18家藥企核心高管離職2人及以上


一家公司若同時出現多位核心高管離職,必然會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據時代數據統計,在這72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有14家藥企的核心高管離職人數為2人;有3家藥企的核心高管離職人數為3人,包括東北製藥(000597)、海翔藥業(002099)以及藥企巨頭復星醫藥(600196);而今年核心高管離職最多的藥企是“老字號”九芝堂(000989),共有4人離職。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近六成高管在任時間不到3年


藥企核心高管層的劇烈動盪,也能從在任時間中看出一二。經時代數據梳理,在95位離職的藥企核心高管中,在任時間不超過3年的人數為53人,佔總數的55.8%。


其中,在任時間最短的是號稱“中藥老字號”太安堂(002433)前副總經理、代董事會秘書張葉平。4月15日,太安堂發佈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張葉平女士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張葉平女士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職務。


時代數據調查後發現,張葉平女士自今年2月份上任,再到4月份離任,任期僅有短短的2個月,且離職時間恰好在太安堂發佈2019年年報之前。

4月24日下午,太安堂披露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太安堂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0.13億元,同比增長21.05%;淨利潤0.96萬元,同比下降64.53%。而在2017年~2018年期間,太安堂的淨利潤分別為2.90億元、2.71億元,已有逐年下滑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醫藥製造公司,太安堂在研發費用的支出並不高:據時代數據調查,2019年,太安堂研發費用僅有2426.15萬元,相比於同類型企業同仁堂(600085)同期在研發方面投入的1.11億元,太安堂還是顯得太過“小氣”;而在銷售費用方面,2019年,太安堂為此支付了5.11億元,同比增長14.5%。


不難看出,太安堂在國家實行醫保改革後,並未能夠轉變發展策略,轉而研製高附加值的創新藥,而是繼續加大營銷方面的投入,效果自然不甚理想。而像太安堂這樣“守舊”的藥企,又還有多少家呢?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藥企高管離職的真正原因


這些核心高管又是緣何離職?時代數據試圖從藥企的公告中找出答案。


時代數據在對這95位核心高管工作的變動原因進行梳理後發現,因“個人原因”離職的核心高管數量最多,達到51人,超過50%,可見,“個人原因”依舊是離職緣由中的“萬金油”;其次是“工作調整”,有37位核心高管的職務由此發生變動;排名第三的是“退休”,僅有4人。


時代數據注意到,在這95位核心高管中,有25人在核心崗位離職後,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其中,因“工作調整”離職的核心高管中,有21人仍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佔比超一半;以“個人原因”為由離職的核心高管中,仍有4人“堅守”。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雖然各家藥企在公告中提到,核心高管離職多為“個人原因”,但從近年來國家對醫保進行的各類改革來看,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中國社會逐步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國家衛建委副主任於學軍指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國家為此所需支付的醫療費用愈發龐大,醫保支出負擔也愈發沉重。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24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全國基本醫保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20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不難發現,國家在醫保支出方面的增速,已超過收入增速,支出壓力不斷增加。為避免醫保基金出現“穿底”,醫保改革也就勢在必行。由此引發的公司戰略調整、高管劇烈震盪,前文已有提及,此處就不再贅述。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儘管A股醫藥板塊的股票價格一路上揚,但上市藥企的業績並未因此高枕無憂。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全部345家A股上市生物醫藥公司中,有 195 家公司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另有167家公司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


據時代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在72家核心高管變動的醫藥上市公司中,46家公司營收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43家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僅29家公司出現增長。相較於A股所有藥企,出現核心高管離職情況的藥企,其營收方面出現下滑的比例更高,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也更大。

上市藥企高管離職潮:95位核心高管離職,近六成在任時間不足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