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下滑了12%左右,但中國2019年的芯片產量卻增長了16%,這足以證明中國芯崛起的速度。

近日,四維圖新旗下全資子公司AutoChips傑發科技對外宣佈,其車規級MCU(微控制器)產品線又添重量級新成員——AC7801X。據稱,這是繼車規級量產芯片AC7811之後,又一個國產32位Cortex-M0+車規級MCU芯片。

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圖片來源:AutoChips

這一成果被很多人高呼是“國產之光”,也讓國內外企業看到了中國製造。

近年來我國企業開始加速研發國產芯片,不僅是傳統科技公司,很多企業更是臨時轉換賽道進入半導體行業,那麼國內企業為何開始抓緊開發國產芯片?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中國飽受“缺芯之痛”。據悉,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佔有率多項為0,貿易逆差更是高達上千億美元。

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

芯片,專業上也稱為集成電路,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其重要性不可衡量。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在全球市場所佔比例高達六成左右,並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長。但是中國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已連續多年超過原油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

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其中CPU、GPU、通用電子系統中的FPGA/DSP、通信裝備中的MPU和DSP、存儲設備中的DRAM和NandFlash、還有顯示系統中的Display Driver,這些產品的供應商還是以美國、韓國、日本及中國臺灣地區為主。除了移動通信的應用處理器佔18%,通訊處理器22%,還有網絡處理器單元佔15%之外,國產芯片佔有率都幾乎為零,幾乎完全依賴國外進口。

雖然中國一些芯片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和價格優勢,但是終端廠商已習慣長期進口芯片,對國產芯片缺乏信心,這也就使得國內終端廠商習慣“拿來主義”,沒有或者說也沒意識到芯片國產的重要性,這導致國內芯片企業始終無法進入世界頭部行列。

真正讓國內半導體領域意識到被美國“扼住喉嚨”,還是要從中興禁運事件說起。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以及驅之不散的中美貿易戰陰霾,讓中國的“缺芯之痛”暴露無遺。

國產芯片聚焦於少數領域,比如部分通訊芯片,顯示處理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分立器件、MCU、定位導航等,絕大部分屬於中低端,芯片單價低、利潤率低,而中性能的芯片以及關鍵器件基本上都是國外廠商壟斷。從芯片產業全流程角度來看,國內企業在封測領域不弱於國外廠商,部分數字芯片設計領域不落後國外廠商,模擬芯片設計仍然遠遠落後於國外,芯片製造設備和工藝仍然落後於國外IDM或代加工企業1-2代技術。

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中興事件揭示了國類廠商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80%以上的芯片部件,其實都還依賴於國外的廠家,甚至部分領域國內廠商完全沒有能力設計,這為我們的半導體產業敲響了警鐘。

很多核心芯片國產芯的佔有率為零,最高的可能在移動通信終端,因為華為崛起,有了麒麟等芯片,所以佔有率高了,但在PC領域,內存領域的份額,基本上為零。當然並不意味著一家都沒有,而是在份額上太低以至於可以忽略不計。

中興的現實告訴我們,落後導致依賴,依賴就可能捱打。芯片關乎到國家安全,國產化迫在眉睫。

國產芯片或將爆發

近年來,包括互聯網巨頭、家電巨頭、風險投資在內的各路資本紛紛加大了對國內芯片產業的投資力度。一方面,投資集成電路似乎變成了一種愛國行為;另一方面,很多企業都是芯片使用大戶,中興事件讓他們看到了巨大的危機。

在華為、中興遭到制裁後,一度傳出海康威視和大疆科技也將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為此,很多國內企業已經著手選擇國內替代芯片企業和產品,在此之前,這些企業的進入門檻很高,國內企業很難進入其採購系統,這次事件以後,在加大海外採購的同時,也在評估國產替代的可能性,這也給了國內芯片製造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

不僅是傳統芯片企業,科技公司也紛紛入局芯片行業,加快實現芯片國產化。

今年1月,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Cloud)預溝通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針對此前華為進軍消費級臺式機市場的消息進行回應。他表示,華為將為國產臺式機提供芯片,型號為鯤鵬920S。華為鯤鵬服務器主板和鯤鵬臺式機主板也已上線,搭載鯤鵬920處理器。

張順茂稱,目前全世界絕大部分算力都是基於英特爾的x86架構CPU。華為近年來發力服務器芯片,尤其是在貿易爭端後加速了佈局,來對標長期主導該市場的英特爾。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近年來也通過收購中天微和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走上了芯片研發的道路。

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官網

與馬雲打擂的馬化騰自然也會捲入其中,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之前被問到過是否會入主芯片領域,馬化騰的回答是騰訊不會入主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但是會通過其他方式去幫助芯片的研發。比如在中興事件後,騰訊受此啟發,為估計中國芯片的研發,設立了“科學探索獎”,在2019年9月,為5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共計發放了1.5億人民幣的獎金。而且最近騰訊成立了“深圳寶安灣騰訊雲計算有限公司”,業內紛紛猜測騰訊也要入局芯片領域了。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下滑了12%左右,但中國2019年的芯片產量卻增長了16%,這足以證明中國芯崛起的速度。

我國半導體產業“缺芯之痛”有解!

儘管目前中國核心芯片的自給率依然很低,而且國產芯片更多的還是聚集在中低端上,但根據《中國製造2025》,到2020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將達到40%,2025年將達到50%,未來10年我國將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至2030年左右,隨著全球集成電路廠商在中國建廠,我國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和應用中心將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芯片的生產也不是“一口就能吃成胖子的”,還存在門檻高、週期長等問題,國產芯片企業需更加努力。版權屬於原作者,圖文來自來自網絡傳播正能量科普之目的如侵犯您合法權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