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脸让海底捞破产的样子,其实成了最乖的顾客

海底捞时不时就会成为大家的话题,倒不是他们的东西有多好吃,而是他们的逆天服务。

最近微博上有人晒出海底捞又放大招。


海底捞这么火,每次去吃,都要在排队等位上花很长的时间,很多人等着等着就走了。

很多生意好的饭店都会想办法来留住这些等位的顾客,比如提供瓜子让顾客嗑着打发时间。这种方法可以让消费者有缩短了等位时间的错觉。不过这种办法的“药力”并不是十分强,嗑瓜子聊天,刷朋友圈都很快就敌不过肚子打鼓抗议和店里飘出来的麻辣火锅香气。

也有一种办法是结结实实地缩短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不是心理时间,那就是让已经在吃的人吃快点,比如呷哺呷哺的“快火锅”。超高的翻台率,让这家“快火锅”之王扩张迅猛。

不过,“快”并不符合海底捞提供极致服务的定位。


为了不让客户等得不耐烦,海底捞也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免费吃水果,下棋打扑克,修指甲,在小歌棚唱歌,免费擦皮鞋……等等。并不是每一家海底捞都有这些玩意,不过看到这些项目,你就算没玩过,也不会不信吧,因为这很海底捞。

而每折一颗星星可以抵五毛钱菜钱的方法,倒是其中有效的方法。

前面那些打发时间的活动不是不好,但缺点是,这些消遣活动缺乏目标性。

怎么讲呢?去吃个海底捞,等位怎么都得花上两个小时,怎么着?打两个小时扑克,还是唱两小时歌?这些活动都会容易让人觉得闷。

如果把活动过程分成若干小阶段,还有适当奖赏,人们就不会觉得这是在打发,而是在完成一件任务。而折星星就是这种设计。

有个小道理,大家都听到会背了。就是说,如果目标太长远,不知道从何做起,就先把这个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容易达成的小目标,自己就能有动力一个接一个完成了。

而事实上,就算没有一个大目标在前面,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有奖励,人就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做一件事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说明了人到底有多好骗。一个人可能很难集中精力看一本厚厚的学术著作,但游戏设计者只要给点无关痛痒的小刺激,玩家就义不容辞地玩通宵游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甚至操控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玩家不断玩下去的动力。所以flappy bird和玛丽兄弟这种简单的弹跳游戏可以这么火。

海底捞的折星星也是这个原理。每折一个星星都有5毛钱奖励作为回馈,而且折星星这个任务本身并不难,反馈时间也短,而且奖励要比游戏分数实在得多,人们自然而然地放下手机乖乖折星星。

顾客一脸要让海底捞破产的认真样子,当然也知道折星星赚不了几片肥牛肉,可是他们已经掉入自己的“行动-奖励-行动”的循环中,不能自拔。而且他们不会轻易走,因为走了,所谓奖励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海底捞,这相当于给顾客打个折扣,但能节省了伺候排队顾客的人工成本,可能还有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