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诱惑

前几日经过表弟的小菜园,西红柿青得晶莹,茄子已经落叶,辣椒红绿相间,长得正旺。那一小畦韭菜特别招眼,清晨的露珠还挂在黄中泛绿的韭菜叶上,微风飘过,露珠滑动滴落在韭菜根部,再滴在地上。剩下的露珠依旧腻在嫩叶上,久久不去。几只瓢虫从这根叶子爬到另一根叶子上,匆匆飞走了,蚂蚁抬头看着远飞的瓢虫,咽了咽唾沫回家了。

看着嫩嫩的韭菜,我眼前仿佛又摆满了一盘盘韭菜猪肉的饺子。也许在很多北方人心里,最好吃的莫过于饺子了,要不怎么说“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上车饺子出门面”呢?饺子对我们北方人的重要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必须吃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可以吃饺子的时候有出远门、孩子上学、出门做生意、走远方亲戚、来重要客人、新郎官上轿,新娘下轿、娘生日,孩满月滴。这么说吧凡是能与喜庆团圆挂上勾的,哪怕擦一点边,也能找个理由吃顿香喷喷的饺子……

我们小的时候记忆里每年吃几次饺子记得很清楚,并不是说记性好,而是我们吃得少!一年就吃一顿能记不住吗?也许因为吃得少,尤其觉得金贵,以至于到现在就认为好吃、解馋的就是饺子,这个想法在我记忆里根深蒂固,看来不会再有任何好吃的能代替。那时候温饱才解决,白面尤其稀罕,一般来客人烙饼摊个鸡蛋就是满汉全席了,谁还奢望吃顿饺子呀!

我记得我盼过年并不盼着新鞋,新衣服。只是等年初一的饺子,那细细的白菜馅,雪白的碎葱白,金黄的小姜丝;尤其在面酱、豆油的簇拥下出场的五花肉馅,简直就像能拿捏你灵魂的妖怪——让你不自觉地跟着它,一遍又一遍被弥散的香味所征服!这时候不争气的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地宣示着它的存在感,看着娘和姐姐上下翻飞的擀面皮,包饺子,我的口水又来了……

出门找几个伙伴打扑克,消磨一段时间,混了混馋虫,也就有点困了。

每次的年初一起五更我是醒得最早的一个,一直惦记着还没进肚的饺子,怕惊醒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起来后训我,又让馋虫闹得头脑里叽里哇啦,没办法只能装作不经意制造点动静,好让娘醒来。终于不知是远处的鞭炮声吵醒了爹娘还是我制造的动静起了作用,娘终于起来了,我勤快地把门打开,去柴草垛上撕扯着花柴棵,再抱来一些软点的麦瓤,点起火,火红的灶火红彤彤的,映在脸上,温暖无比。当锅里的水沸腾开来,娘从姐姐手里接过盛满饺子的盖天,让顺序摆放的饺子一个个溜进锅里,水变得有点混沌起来,用炒菜的铲子贴着锅底来回走几个来回,让饺子在水里自由活动做做广播体操,盖上锅盖又等水开,如此开三开,每次搭点凉水,饺子就熟了!忙不迭地给娘递过碟子,就坐在板凳上等着吃那等了一年的饺子啦。

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吃够了学校食堂的饭菜,有时我还是撒娇问娘,啥时候包顿饺子改善改善呀?娘说下一周吧。可是好不容易熬到下一周,娘正好有事去了姥姥家,没回来。吃完早饭我问爹,咱爷俩包饺子吃吧?爹说我不会,要不你自己包吧?说完爹去了地里,留下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翻看了菜橱,在上面一格里发现了用豆油面酱煨好的肉馅,去地里找了一颗裹得比较结实的白菜。回家活好面,切好白菜,葱段,调好饺子馅。开始擀面皮的时候,不是面皮重叠不方不圆,就是擀的面皮太薄,包上饺子就破了…...一遍遍改进,一遍遍琢磨,终于包成了一个个还算像样的饺子!一次次跑到门口眺望,提前把水烧开,心里想只要等看到爹的身影我就去下饺子。爹到家,饺子也熟了;当把饺子端上菜桌的时候,爹先是惊了一下,继而哈哈笑了:“孩子呀,你这是饺子吗?简直是大包子。”一边笑着,一边吃着,爷俩把饺子都吃完了。如今这场景不会再重现,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记忆中我做的美食就属这次难以忘记,就属这次味道更香。

终于还是忍不住韭菜饺子的诱惑,我割了一行韭菜回家包饺子。中午儿子回到家,一皱鼻子闻到了韭菜饺子特有的味道,就撅嘴了,又吃饺子!也许这就是代沟,由于舶来品泛滥的缘故,儿子愿意吃汉堡肯德基之类食品。我笑了笑说,这是咱们北方人最美的主食,没有之一。以后少吃那些垃圾食品,要逐步习惯吃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不仅是美食,也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它鼓鼓的肚子象征着团团圆圆,韭菜寓意长长久久,“饺子交子”在春节也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寓意。我唠叨着,儿子不时点头,一会儿工夫,一盘饺子已经下了肚。儿子抚摸着滚圆的肚子,爷俩相视而笑……




韩健 ,山东利津人。闲暇之余喜欢读读书,偶尔写首顺口溜,逗大家乐呵乐呵,人生苦短何不快快乐乐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