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酒水打交道,他们“千杯不倒”!顺德品酒师匠心传承品酒工艺

谈起喝酒,你有压力吗?

在顺德酒厂有一个品酒师团队,

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喝、喝、喝”!

但如果你以为他们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那你就错了!

尽管他们有时候一天需品尝将近40种酒,

但摄入到体内的量最多只有50g!

“千杯不倒”,说的是他们吗?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快快跟随广州日报记者的步伐

来认识这群具有“超能力”的品酒达人吧!

▍味蕾“赚钱”?真的!

日尝40酒样,记10000种味道

俗话说得好,给顺德人一粒米就可以有千百种变化,这说的就是顺德酒企酿酒技术的高超。此言不虚。顺德酒厂是“中华老字号”企业,走进其研发中心,每个人的工作桌上都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酒瓶——跟“酒水”打交道,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据介绍,该研发中心下设新产品研发科、工艺科、质量研究科等。

一瓶白酒要经过哪些工艺流程呢?顺德酒厂研发中心研发总监萧永坚介绍,从原料采购、进厂、生产,半成品、成品等各个环节都执行统一的标准,并要通过质量验证。“我们的化验室能对酒的100多个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测,包括水、原料(大米)、包装物、环境清洁等。”萧永坚说。

当然,还有一些无法用具体指标或机器进行评价的环节,这时候就需要靠感官了!于是,品酒师团队应运而生。在顺德酒厂研发中心,则成立了品评委员会,约有20名专业品酒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最小的仅26岁。

顺德酒厂品酒师团队

但要想当一名专业的品酒师,还需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操理论得样样精通,这可并不容易。“(品酒师)不仅仅要熟悉制酒环节的每一个流程,还要对各种味道非常灵敏。”萧永坚的另一个身份,是顺德红米酒酿造技艺传承人,他说,“品酒师有时候一天就要品尝30~40个酒水样本,脑子里储存了10000种以上的味道。”然而,这样的“工作强度”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据介绍,年轻的员工至少要经过两年的培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品酒师。

高强度的训练也为品酒师的培养提供了“沃土”。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广东省酒类行业“白酒品酒师职业技能”竞赛,被称为该行业的“奥斯卡奖”,从2014年开始,顺德酒厂连续三届在这次大赛上拔得头筹,并且每一届都由不同的技术人员获得。其中,2016年,当时年仅28岁的黄茂就获得了第一名。

▍酒量不好?别怕!

“好酒量”并非品酒师标配

“你是品酒师,那你的酒量一定很好吧?”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的黄茂就经常会被问到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对品酒师的“误解”。萧永坚说,品酒师并不需要很好的酒量,尽管有时候需要品尝将近40个酒样,但是他们摄入到肚子里的酒最多只有50g。

顺德酒厂研发中心研发总监萧永坚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品酒师在品酒的过程中一般会连续品尝多款酒的品种及品牌,为了公平起见,每品尝完一款酒后需吐掉,并用清水清洁口腔,并没有把酒喝下去。

在研发中心,广州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个干净、明亮、安静的环境中,每位品酒师各就各位。打开一瓶白酒,清澈的酒精沿着杯壁顺流而下;品酒师拿起一杯酒仔细端详,然后轻轻凑到鼻子,再小酌一口,思考片刻,用笔在纸上记下一些东西。

集体品酒进行时

这是品酒师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名资深的品酒师,萧永坚反复强调,品酒,最重要的是保持灵敏度、保持头脑清醒。据他介绍,品酒有四个步骤,即“看、闻、尝、综合评价”。一看颜色,白酒一般无色、或呈微黄色,注意有无悬浮物等;二闻,用嗅觉感知这个产品的味道是否正常;三尝,用舌头、口腔品尝酒的味道浓淡、醇和度、协调性等,最后进行书面以及口头的综合评价。“当然,每一个步骤并不是孤立的,例如味觉和嗅觉就密不可分,有时候捏住鼻子是尝不出来的,因此要保护好身体的每一个感官。”他说。

实际上,品评师对酒的敏锐程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源于对酒知识的深入了解,把握量化的标准。品酒师依托他对整个生产过程以及白酒的风味特征、不同香型酒的类型等的了解,感知这杯酒的“故事”。“可以说,每一次的品评都是对个人知识综合考核,形成的最终评价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萧永坚表示。

▍男性更优?不是!

女性品酒师也很“霸气”

谈起酒,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跟男性挂钩。但在品酒师行业,“巾帼不让须眉”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酒的品鉴能力,其实男女双方的水平不相上下。

顺德酒厂质量研究科科长李剑芬就是一名品酒师。20多年前,从工业发酵专业毕业的李剑芬进入顺德酒厂工作,在制酒、品种培养,酒体设计、检验等岗位工作过,渐渐地熟悉了制酒的全过程。2014年,李剑芬斩获省酒类行业“白酒品酒师职业技能”第一名。

在参赛前,李剑芬参加过一次系统的培训。她表示,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顺德酒厂出品的酒,白酒是该厂的重头戏。“刚开始,我会对市面上消费者能接触到的白酒进行品评,然后不断总结,记住不同白酒的色香味等。”对于品评白酒,李剑芬最深感受是要学以致用,才能形成牢靠的经验和知识。

“这瓶酒产于多少年?”李剑芬拿起一瓶白酒说,“普通人如果不看酒瓶的标识,很难断定,而品酒师就要有这样的能力。”经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和学习,现在,李剑芬已经能通过品尝熟练解决类似的“棘手难题”。

白酒,在质量评定上有具体的指标测量,但品酒却很讲究个人的状态。李剑芬说,品酒更多的是依靠人的感官来工作,因此,调整好身体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品酒过程中,个人感觉很重要,但不能单靠感觉,要学会总结,“用知识品酒”。

此外,品酒环境需要选择在相对肃静的环境,此外,对温度、湿度、颜色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在每个品酒师品完酒之前,都不能轻易说出自己的感觉。”李剑芬说,品酒师的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品酒后需对酒精的色香味风格等进行综合评价,并达成共识,形成集体成果。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王名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