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怎样教育孩子,不懂这些,毁孩子一生!

曾仕强教授

曾仕强:怎样教育孩子,不懂这些,毁孩子一生!

阅读本文您将彻悟

1. 孩子能不能打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

2. 教育子女,如何斗智?

3. 打孩子,要分五步。

曾仕强:怎样教育孩子,不懂这些,毁孩子一生!

|全文共2392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现代人普遍倡导“爱的教育”,认为父母的责任,在于给予子女充分的爱,无限的耐心和关怀,导致了很多父母不敢对自己的孩子实施管教。

再加上现在的家庭结构,4-2-1模式,四位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祖父母无条件的溺爱,娇惯出了一个个的小皇帝,父母稍加管教,祖父母就施加脸色,更别说打了。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管教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1

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打孩子

对于孩子,没有人会赞成打骂教育,但是完全不打,恐怕也不现实。

比如孩子有的要打,有的可以不打。就好像鼓一样,有的轻轻一敲就很响,有的敲破了也没有用。响鼓是不用重锤的,乖巧的孩子不需要重打,点他一下就通了,他们自己就会管好自己。可是有的孩子,怎么讲都听不进去,只知道皮会痛,其他一概不知道,那打一下作为提点,也未尝不可。

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而是应该打就要打,不应该打当然不可以打。我们也不必去纠结可以打或者不可以打,应该研究的是为什么打,如何打才有效。

我自己的孩子,我当然有权打。但是有权打,并不是有权乱打。就我自己而言,我根本不打我的子女,但是会塑造那个氛围,让他们知道搞不好爸爸是会打人的,那时就可以不打了。只要子女有这种意识,就会适可而止,就会自己管住自己。

而且,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如果爸爸过分打你,赶快跑就没事了。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也没有一定的理论。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子女,彼此怎么互动,不是第三者所能指出和决定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互动,成果怎么样他们自己会去调整。

但是不管怎样,体罚子女是一种不得已才采用的方式。因为父母责打子女,无形中会教导子女养成打人的行为习惯,将来遇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出手打人。而且孩子打常了以后,会变得麻木,反正是要打我,那就打吧,打完就没事了。一旦这样,跟他讲什么他也不听,告诉他什么他也不想,这种打就变成了单纯的体罚,变得毫无意义。

父母管教孩子的目标是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我们是透过手段,让孩子明白他的错误。所以打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而且打是最后才动用的手段,不能轻易去用。

2

学会斗智,以不打为第一选择

全世界最有情绪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是天底下最容易冒火的人。而孩子又非常淘气,经常让父母控住不住自己的脾气,或者大吼大叫,或者干脆出手打一顿才解气。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父母打孩子,多数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去打骂孩子,是绝对不应该的事情。小的时候还可以拎过来打一顿,孩子慢慢大了就越来越不方便打了,再说一直打下去,等到十八岁父母还打得过他吗?

所以,教育子女,要多斗智。我们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多人都会有切身体会。

一位妈妈下班回家,看到3岁的儿子拿着彩笔,在墙壁上画画。妈妈当然很生气,可是妈妈没有骂儿子,反而笑着跟他说:“你居然这么会画画,我还从来没有注意到。”孩子一听很得意、很开心。再说一遍,当一个人开心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妈妈就接着开始进攻了:“你接着画,画完以后,我们礼拜天拿回去给你祖父看,让他也高兴一下。”孩子说:“画在墙壁上的,怎么拿得回去呢?”妈妈说:“对呀,怎么我没想到呢?你要怎么才能拿回去呢?”“我要画在纸上啊。”于是孩子乖乖地去找来画纸,画完后礼拜天带回去,拿给祖父看。祖父也一定会夸奖他画得真好,一切都在妈妈的掌握之中。

妈妈回来后,趁热打铁对儿子说:“以后还要不要再在墙壁上画?”他说:“才不要,爷爷下个礼拜还要看我新画的画,画在墙上我就没法拿给他看。”妈妈说:“那我帮你把以前的擦掉吧。”儿子说:“不要你擦,我自己会擦。”

这位妈妈既没有放纵孩子,也没有打骂孩子,但教育的目的达到了。这样家庭的孩子才会幸福,才会学到满满的处世智慧,才有光明的未来。

教育孩子是需要智慧的,父母要记住,讲话要站在孩子的立场,随时改善子女的行为,从第一句话就要让孩子听得进去,这样才能有效果。如果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再急也没有用,父母要自己去调整。

3

非打不可,怎么打才有效

当孩子犯了错误,其他教育方法又难以奏效时,父母往往想打他一顿以示惩戒,可又担心这样会伤害孩子。怎么办呢?我们的建议是警告孩子五次,父母才可以考虑打的问题。

父母要让子女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平白无故打你,更不会因为自己的不高兴就打你,一定是你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而且是屡教不改才会这样做。

比如一个孩子,第一次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汤匙。父母说:“汤匙破了就破了,你的错不是打破汤匙,而是做事不小心,以后要注意。”

第二次又打破了。父母就要警告他:“这是第二次了,怎么还是这么不小心,非要打你才能记住吗?”孩子说:“不需要,我能记住的。”

第三次又来了。父母告诉他:“再有下次就真的要打了,因为不打你记不得。”你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故意要打他,而是打他是帮他记得不可以再做错事。

到了第四次,父母就要问问他:“这是第几次了?”孩子说:“是第四次了。”父母再问他:“按照我们说好的要怎么样?”孩子说:“要打了。”孩子准备好要挨打了,父母最后才说:“我打你干什么?你记住就好了,我也不是喜欢打你,这次我不打你。”

真到了第五次,父母没什么好说的了,五次都改不了,就要问:“你要我打你哪儿你说,你说打手心就打手心,你说打屁股就打屁股。”孩子想想还是打手心好了。父母再问他:“用什么打,你选一个?”打完了,最后还要问问他:“你真的知道了?”

所以,真的要打孩子,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很多时候,父母打了孩子,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打他,孩子挨了打也搞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这样完全没有意义。

上天把子女托付给父母,同样赋予了父母教养所需要的权威。因此,在合理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加以责备、处罚、教育、指导,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父母对待子女,多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应该责备的时候,一定要加以责备;应该处罚的时候,也不应该马虎放过。

同时,父母要让子女知道,爸爸妈妈是有原则的,不能随便去改变。换句话说,家庭要有规矩:我们家就是这个样子,别人家怎么样那是别人家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一旦家规立起来,孩子就会知道要怎么样去约束自己,也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样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