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里伪造的历史事件人物有哪些?

啊小贱啊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从其父亲司马谈开始,就搜集历史资料,编著而成的。没有一处是司马迁本人伪造的。但却有一处与史实不符——赵氏孤儿案。



《春秋左氏传》是从古至今,唯一可信度100%的史书。她记载了春秋时期,周王室以及诸侯国的历史,以郑国、晋国为主,鲁国、齐国、卫国、宋国、楚国次之。 《左传》中,叔嫂通奸,兄妹乱伦。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把人性之丑恶血淋淋的展现给我们。

当然,也有更多的正能量。如郑国贤大夫子良,堪称卿大夫中的圣人。



《左传》对于赵氏孤儿的故事,与《史记》不同。起因是赵庄姬与小叔子通奸,小叔子被赵氏放逐。赵庄姬怀恨在心,在哥哥晋国国君面前诬陷赵氏,晋国国君联合郤氏、栾氏,灭赵氏全族。

秦始皇焚毁六国史书,但六国历史通过口耳相传,被大致流传了下来。 《史记》中程婴救孤的故事,就是在赵国史书被焚毁的情况下,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其事件起因为何与《左传》不同?

最大的可能是赵国建立后,想给自己的祖祖祖祖赵庄姬奶奶涂脂抹粉。美化了赵氏孤儿的故事。 灭赵氏全族的主谋是晋国国君、郤氏、栾氏和赵庄姬。屠岸贾应当只时个马前卒。 司马谈很可能对此做了诸多调查。如拜访多位学者,这些学者表示,自己的先辈确实看过赵国史书。《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应与赵国史书的记载是一致。

除了六国年代错乱严重和赵氏孤儿外,《史记》的可信度接近100%。

当然,还有一些异象,例如:一日电闪雷鸣,刘邦父亲进家后,看到一条龙伏老婆身上,就生下了刘邦。杜撰这一事件的肯定是刘邦父母。背后主谋应当是吕雉。司马迁只能秉笔直书,他相信后人,相信我们的智慧能够辨明真伪。

总之,《史记》中赵氏孤儿以及刘邦身世,都是被赵国和汉朝建立者,批上华丽的外衣。司马迁只能照实书之!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书。《史记》是秦朝灭亡后,可信度最高的史书。


杨朱学派

话说当年司马迁先生(或也可叫女士),身残志不残,呕心沥血,学出一部旷世之作-《史记》。

为什么一看到《史记》两字,我就会想起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部自制搞笑短剧《大史记》呢。不知道还有没有朋友记得开头那几句话“小飕风风滴刮着,在一个伸手不见黑夜的五指,我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却被风带走了;我在沙滩写下你的名字,却被浪花带走了;于是乎,我在大街小巷写下你的名字,我擦,我被警察带走了......”直到今天,大狮我对这几句话依旧烂熟于心啊。

好了,转回正题。很抱歉,刚刚自动转台了,我们今天说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唉。这部书相信不是喜欢古典文学和专门研究者是看不下去的,真的没什么意思。可您要是看过,而且您对历史有研究,您就会发现,原来司马迁也可以《卖拐》,就是大忽悠。

我当时看到汉高祖那段的时候,可谓是瞠目结舌,这位司马迁先生竟然写道“刘邦的娘亲与龙交合”。我老天,太可怕了,原来“真龙天子”是这么来的。不对,应该叫“真龙儿子”,因为龙是他爸爸。刘邦的母亲口味真的很重,敢跟龙干这种事情,堪比另一位敢睡蛇的大咖-许仙。也不知这条龙是啊啊的那种,还是追着小朋友到处跑的那种,总之司马迁就说是刘邦母亲与龙交合之后,怀上了龙种,继而生下刘邦。就凭这则不靠谱的反常识的故事,让《史记》大打折扣。

另外还有那些关于黄帝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包括尧舜禹等,你发现任何历史文献都跟他写的对不上号,很多介于民间故事和野史之间。舜的父亲与弟弟谋害舜的故事,除了他的《史记》之外,你找不到一丝丝资料,真实性全靠他说,你只管看。司马迁的口号我想一定是“至于你们信不信,我不知道,总之我信了!”

史记中存在大量历史上无法考证的人物,估计是作者杜撰出来的,比如卫太子伋与楚太子建。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史记》是本剽窃盗版他人果实的书籍,抄袭的是《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等书籍。因为《史记》中的故事和语句很多是这几本书中的,所以《史记》里面有些东西不足为信。

但我想既然《史记》能写成,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个人认为真实性还是大于虚假性的。


大狮

司马迁撰史,最重“雅信”。好比黄帝之前的时代,虽然在西汉初年已有相当丰富的传说,但不够“雅”,不足为信,便为司马迁不取。所以《史记》以《五帝本纪》开篇,之前还有许多上古帝王和“人物”,如伏羲、女娲等,皆不取录。

(注:“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前为“三皇”,合称“三皇五帝”

这便是司马迁了不起的史识。

您去翻翻当代许多流行的史书,比如那本很出名的《上下五千年》(1979年初版),开篇就讲“盘古开天地”。盘古是史吗?自然不是。讲五千年怎么能从盘古讲起?两厢一比,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的见识就显出来了。

他可是二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人啊!我们今天的什么观什么观,他统统没有。思想这么“落后”的人,他写的书,我们今天无论是学史还是读史的,仍然佩服得不得了。

还说《上下五千年》,它在记“盘古开天地”后,又记“神农尝百草”“涿鹿大战”“尧舜禅位”“大禹治水”——神农是炎帝,他“尝百草”的事,你信吗?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蚩尤喷出黄烟,飞起来吃人,你信吗?尧舜禹早在孔子那里就被大大的称颂了,可“禅让”说基本可认定为伪史(据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先生考证,禅让是墨家先发明的,然后为诸家借用,成为一个热门的政治话题);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大禹变熊触山,更是神乎其神。可见上古之史里,是很容易掺杂一些神话传说的。

我们今天有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柄,知道凡遇鬼神龙仙,皆可斥之为“伪史”,可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他能像今天那样“唯物”吗?《史记》里出现一些离奇的记载(如前面有答主提到的,刘邦之父刘太公看到有一条龙趴在刘母身上,以及刘邦斩蛇起义等等),是很正常的,是那个时代人们自然观念的体现,也是古代史书的常例。

这些不可信的记载也并非毫无价值,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的。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我们今天看是神话,在汉代可是非常神圣的,代表了天命汉家。那把斩蛇剑还藏在府库里,在重大典礼时拿出来摆一摆呢!/皇帝不称朕)

《史记》的史料整理之功非常的大,经过“秦火”的摧残,大量典籍消亡,若不是司马迁努力的采集和记录,许多材料后人就看不到了。这些材料在《史记》为“独家”,虽无从证其真伪,但总比遗失要好得多吧。

又有人说,《史记》抄袭了《左传》等书,更是笑话。刚才他不是还嫌《史记》记载多为独家,别无旁证,而指其作假吗?怎么与别书相同,又是抄袭呢?那是此人不了解《史记》的性质。《史记》不是创作,而是记录;史书,就是杂引群书而成——过去古代开史馆修史,首先就得大量搜集史料。编缀前文,自成一家,岂是抄?《史记》又非“长编”性质(好比《续资治通鉴长编》),剪裁史料,须注明史料摘自哪本书。您去翻翻“二十四史”,有哪一本是详细开列史料来源的?除了后人做的一些注(如《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并没有那样的体例。

如果司马迁能就每条史料的来源做出详细的附录和说明,比如这条来自哪本书,哪条是听谁说的,那固然好,可二千年前的古人没读过大学,没受过学术训练,还不知今天这些事,何以苛责?谈古,不能以今天的“聪明”来谈,照前面一些答主的“谈”(弹)法,他可称二千年来最聪明的人,岂止一个头条的“历史达人”

——谁让他幸运,生的晚呢?

《史记》常遭人诟病的一个地方,也是今人从现代学术观点出发来质疑的。比如书里一些很隐秘的对话,一些表情动作,一些非常生动的场景和故事,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于是有人猜测他是在编故事。

事实上,一些人质疑《史记》的,也是古代史书(包括正史)常见的书写现象,俯拾皆是,如果尽行删去,书将不成其为书了。

最后以一句警句结尾:谈史论人,最忌妄言;妄言者,不仅误人,终将自误。(皇帝不称朕答题)


皇帝不称朕

很多人黑司马迁的姿势真是非常难看。

讨论历史人物,一定不能脱离人物所在的时代。譬如,《史记》里有很多不符合现在历史认知的东西,这就代表司马迁是“伪造”的?要注意,“伪造”是一个程度很重的词,对于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没有丝毫敬畏之心,上来就扔这么一个词?

要知道,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极少数的人能够依赖对世界、人性的洞察力,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计,这已经极为不易了。譬如,三十年前,还是1988年,那时候手机还压根没有进入千家万户,你能想象依靠手机实现移动支付,出门不用带现金么?

技术的进步有局限性,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大清灭亡于1912年,距今才仅仅一百年出头,你要活在当时的普通人家,能想象没皇帝这件事?

答案很残酷,这个问题下好些个拽得二五八万得小机灵鬼也并不能够。

下面我们再来看,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在西汉,还在公元前。他老人家出生于BC145年,比耶稣还早了一百多年。

把某些“天才”扔回那个时代,你确定自己能变成比司马迁还拽的历史学家?好些人所谓的先进、真实的历史,是依赖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辛勤努力的,司马迁也是其中之一。

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去秦还不远。他写《史记》,面临的最大问题有这几个:

一、非信史时代,如三皇五帝神圣事,怎么去处理。

二、《史记》处理了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很多资料因为时代久远流失掉了,怎么去处理。

三、秦火焚烧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战国史很多地方是一片空白,怎么去处理。

第一个问题,脱离时代去谈就是耍流氓。比如很多人要求司马迁必须是唯物主义的,不能在历史书里写任何迷信的、神神鬼鬼的事情。这种人到底对公元前的西汉有没有认识?

西汉可是出了名的迷信,满国家的大儒们已经阴阳家化了,整天搞什么五德始终、天人合一的幺蛾子,司马迁在这帮人里已经是出淤泥而不染了,他选择从黄帝开始叙事,而不从更早的时代入手,已经十分谨慎了。要求他疑古?起码得符合历史演进的规律啊,要知道清朝的崔东壁才开始系统性怀疑上古史的真假。

后面两个问题,在缺乏考古支撑的情况下,司马迁已经做到了最佳和最严谨。他年轻时代游历天下,亲自走访、考察了许多历史遗迹,搜集了很多珍贵的资料。这一点有几个人能做到?

后世说司马迁记载失误,是因为后世出土了很多新鲜的资料,譬如苏秦张仪可能并不同时,史记是错的,譬如秦法可能并不残暴,司马迁是错的。但,这都是依赖那些新鲜出土的竹简,司马迁那时没有这些资料罢了。

(里耶秦简,出土于2002年,记录了很多一手的秦代法律资料)

也许你现在你认为的某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也会因为新的出土文物被颠覆。到时候,难不成以前按照传统说法记录历史的都成了“伪造”?所以啊,我觉得你得先尊重司马迁这样伟大的历史学家,就算他很多东西,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出现了差错,也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去更新了我们的知识系统。

更不用说,这题目下某个答案看得我火冒三丈,居然到现在还有拿太史公的身体残缺来开嘲讽的。在这个浅薄无聊博眼球的时代,我希望有些人给自己画一条底线,有趣是有趣,恶毒是恶毒,低级趣味是低级趣味,拿自己的无知和猥琐当有趣,是要不得的。

感谢阅读。


夜小紫

司马迁仅仅因为替朋友求了一次情,就被赐以死刑,后因为要继承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在汉朝,有一条奇葩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可以买命,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命,一种是巨额金钱,另一种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正所谓,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因为没了命根子,就无法传宗接代了,所以生不如死,司马迁不能死,于是就用命根子代替了死刑。


《史记》是一本相对比较真实的史学资料,但是即便是正史,也必须要存在一些有争议的东西,因为毕竟史学著作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换句话说,有些事你不按统治阶级的意思去写,那么你的书根本通不过审核无法发表。

其中有些是夸张的,比如尧舜禹时期的一些故事,神话色彩很浓,许多都像是传奇故事。再比如对刘邦生母与龙结合后生下刘邦,这显然是成了一种神话传说,这样的事肯定是不存在的。



但是司马迁对帝王本纪的记载还是很公正的,对于有争议的言论,他一般会分几个故事中分别阐述,给人选择的权利。司马迁以敢说真话著称,《史记》写成后也一度被封禁为禁书,被删减了许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所看到的《史记》,也许本就有许多内容被篡改了。


历史密探

哪个家伙提的问题?太有水平了!居然还有人附和。刚才看了有人回答说,高祖本纪里说高祖母亲与龙交合。说这是司马迁的伪造!哟呵!吸人眼球,这手段也太低劣了。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思是,《史记》是历史学上的绝无仅有的好著作,文笔非常好,优美得如同《离骚》。(《离骚》屈原的代表诗集)给予《史记》在史学上仅有的崇高地位,肯定其在文学上的地位。

请看我在武汉大学的数据图书馆截屏的关于高祖本纪的原话:

【译】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氏,高祖表字季。父亲号刘太公,母亲号刘夫人。刘夫人曾经在大泽的岸坡上休息,梦中与神明相会。那时候电闪雷鸣,天空晦暗,太公到坡上去找夫人,看见一条蛟龙

在她的身上。不久已经有了身孕,后来产下高祖。

注意是“趴”,不是交合!古代对伟大人物出生有意宣扬他的奇异,并不只有《史记》。若是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史记》,不是要求古人穿越历史到今天来吗?

若无历史观,请勿混淆视听。


教育之象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同样一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足可以称之为功在千秋!


就是这样一部著作,这样一个人,我们这些白身之人,有什么资格?有何足够的勇气去评论,去质疑?


首先
,在2000年的古代一本伟大著作问世,必定历经磨难与曲折,像司马迁这样身受宫刑之苦,身心摧残的人历时14年,翻遍千篇万卷整理史料去伪存真,实地走访各地风餐露宿调查考证的人,纵观千年又有几人做到?难道就凭现在一些人人横加评论胡乱猜疑的?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4年?麻烦这些人试试,估计能向司马迁学习的,也只能做到自宫了😂😂😂,我倒想看看……


然后
,《史记》亦称《太史公节》,据司马迁而言,全书共130篇,约52万余字,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记》是经过历朝历代删减增补过的,并非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并且残缺10篇,一本52万字的《史记》,在东汉时期就被删掉了10几万字,删减五分之一,虽有增补,虽然仍然主体仍在,但与司马迁的所著已有所不同,这些已经不是司马迁的初衷,这不是司马迁的错,麻烦那些个喷子们了解一些实情!勿要胡乱猜忌!



最后申明一点

《史记》中既便有司马迁的一些错误论述在里面 ,这与当时的政治因素,信息不便造成的,司马迁论述出来,留给我们这些人后来人考证,哪里是单凭几句只言片语就能盖棺定论的?


尊重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

就是尊重自己!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

请关注:墨兮公子


墨兮公子

题主的题目太震撼了,让我怀疑史学界有了什么惊人的发现?

查书看网文,弄了半天,啥事都没发生 。《史记》还是《史记》,他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说话,看着后世子孙们满口跑火车的嘴脸背后,是对金钱的顶礼膜拜。真的为了钱,啥都不要了?

本人才疏学浅,可是这个道理还是知道的:因为历史是由人写的,人在社会中生活,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情感;或者由于当时的认识、技术水平所限,有些记录,一定也有记得不准确的地方,这是肯定会有的。但说到“伪造”那就显然性质大大不同了。“伪造”的动机显然是卑鄙的,“伪造”的影响肯定是恶劣的。

司马迁是谁,司马迁为什么要伪造历史?一部《资治通鉴》,朝廷花人力物力历时十九年完成。《史记》以司马迁一个人的力量,花了十四年完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期间,司马迁还遭遇牢狱之灾,受到宫刑的耻辱。这一切法都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伪造历史吗?

据史学界的一般认为,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汉高祖贪财好色诛杀功臣、汉景帝刻薄寡恩、汉武帝穷兵黩武等等过错。招致汉武帝的不满,借李陵事件,整了司马迁一把。以致司马迁后半生忍辱含垢,痛不欲生。为了写史记,这个正直的老头付出的代价太大。

《史记》的历史价值不用我多说,司马迁写《史记》的意义,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他以自己残破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了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


网络里能吸引眼球的话题还有许多,我想说的是,放开那个好人司马迁以及他的《史记》。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他的根。是他的民族精神所在,是不容子孙拿来乱喷的


烟花三月09

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伪造。是司马迁主动杜撰了一些人物,还是其他的史料当中存在伪造的现象,但是司马迁引用了。我个人认为,就司马迁本人的治史的态度而言,主动杜撰的可能性极小。不过也不能否认司马迁可能采用了一些存在问题的史料。

其次是如何分辨这些存在问题的人物,或者事件。考古出土的先秦文献是目前最主要的对照材料。比如古代出土整理的竹书纪年。以及近年来出土的一批先秦竹简。有不少记载内容和史记冲突。如最近有人整理报告,秦始皇是主动传位给胡亥的,与史记中记载的篡位之说相冲突。此外,分析史记记载中的不合理之处,也是一种方法。比如早就有学者指出史记中关于扁鹊的记载存在严重问题。活动时间和地域存在着严重冲突。因此关于扁鹊的身份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最后要谈一下传说和古代人思想观念的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从传说开始。史记记载的早期历史也包含了浓厚的传说成分。这是因为人类思想文化的构建有一个必然的进化过程。总是从混沌走向清晰。这不是司马迁的责任,他只是引用了上古史料而已。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因此史记当中有一些关于超自然现象的记载。这不足为奇。我们不能用当代的自然科学意识来苛求司马迁。


zyb38537240

要知道史记中哪些人物和事件是虚拟和伪造的,我们要先要了解史记到底是什么。不能人云亦云,大家说它错了,那它一定就错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不要做被牵着鼻子走的那个人。



先简单摸摸史记的家谱。史记实际上并非都是记载历史,它分成了几个部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本纪和表以正史为主,列传里记载了很多传说和事迹。史记并非都是司马迁所写,他是整理和编撰者,取材十分广泛,有正史,也有传说。


比如,被很多人拿出来攻击史记的刘邦母亲梦中于龙交合,生出刘邦的故事就是传说。这是古代政治上皇帝常用的手法,就是宣扬自己是上天指定的人,以获得最大的支持。这个传说由来已久,被写入史记也无可厚非。

另外,司马迁的史记遗失很多,后人经过多次增补,增补的内容也会有错有疏漏,不要因此来否定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