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的原理和原則:“陰陽”,一看就懂

一、中醫診斷學原理

中醫診斷學的原理和原則:“陰陽”,一看就懂

學習中醫的第一步,就是認識陰陽學說。陰陽學說是古人為了解釋自然界錯綜複雜的現象,經過長期觀察與實踐,總結出的一種理論。

“簡單來說,古人看到自然界有白天與黑夜,有太陽與月亮,有天與地等,於是就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及其屬性的對立雙方歸納為陰和陽,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一樣。比如:晝為陽,夜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等。”

“人體也分陰陽嗎?中醫是怎樣應用陰陽學說的呢?”

人是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古人認為人體也可以分陰陽,比如:頭為陽,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等。

人生存在於自然界中,就要適應環境,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同時人體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要健康地生活,就要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保持每個臟器的平衡,而利用陰陽學說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疾病的辨證關係。

陰陽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中醫診斷學的原理和原則:“陰陽”,一看就懂

(1)陰陽互相對立,陰為體陽為用:陰陽屬性的關係是互相對立的,隨時制約對方。比如,氣的屬性為陽,血的屬性為陰,氣和血就是相互對立的。

(2)這種對立是一種“陰陽消長,互相轉換”的形式。當“陰”進一步時,就會使“陽”退一步;當“陽”進一步時也會使“陰”退一步,一直到雙方都達到了動態上的平衡。

比如,氣在功能上不僅可以推動血的運行,還可以促進血的生成。消耗一點氣可以生成血,因此說“陰陽消長,互相轉換”,在健康的人體中,氣和血都保持著動態的平衡。

(3)陰陽互根:陰陽不能單獨存在,陽中必須有陰,陰中必須有陽,沒有陽則無所謂陰,沒有陰也無所謂陽。比如,氣是無形的,必須附著在有形的血上,靠著血來運送,才不會外散流失。氣能推動血,血可以運載氣,由此可見陰陽是相互依存的。無陽則陰不長——沒有機能則體質即不能發育,無所謂活體。無陰則陽不化——沒有體質則機能基本不存在,無所謂力量。

中醫診斷學的原理和原則:“陰陽”,一看就懂

我將上述的陰陽關係進行列表總結,並簡單介紹了人體內陰陽失調的類型:“健康的人體陰陽是平衡的,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平陽秘’,陰平是指人的體質適度,陽秘是指人的機能相稱。如果某些病因侵犯人體,破壞了陰陽平衡的關係時,就會使得氣血與臟腑之間的協調出現紊亂,此時稱為‘陰陽失調’。人體陰陽失調時,就會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