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唐朝詩人杜牧表示很高興,因為到了宋代很多文人都成了他的狂熱粉絲,特別是那個叫姜夔的著名江湖詞客,動不動就要寫詞稱讚他,比如“杜郎俊賞、豆蔻詞工”、“十里揚州,三生杜牧”。

當然了,還有些人史上沒記載過他們崇拜杜牧,不過卻經常化用杜牧的作品,或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借杜牧的緋聞趣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他們這也是正宗的行動粉啊!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這首詞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及改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而火遍大江南北,有讀者在金庸的作品中讀到它時,還誤會了金庸大俠,以為是他從杜牧那裡搬了磚。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其實,它的真面目是宋詞《九張機》中的第四章,原詞為聯章體,共分九章。至於作者,不可考,本來就沒人說得清它是誰寫的,所以也難怪很多人誤以為是金庸自創。原詞第四章內容為: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本詞最早見於《樂府雅詞》,胡云翼編《宋詞選》說它是在樂府舊調《醉留客》基礎上改編的新調。作品讀起來確實很美。織錦刺繡時候,織完了一對鴛鴦,這對鴛鴦好像要雙雙飛走。明明是人心有所期望,卻將織就的鴛鴦寫活了,說它們想要成雙飛去。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第二句緊承其後,寫做女工的主人公孤老一生。最後一句替主人公描繪了一幅烏托邦似的美好畫面:布錦上的一對鴛鴦飛了起來,它們在一個春天的清晨,棲息在無人打擾的池塘中,兩相凝望著用水梳理羽毛。這是一場雙宿雙飛的美夢,無比動人。

而這首詞中的壓軸之筆“相對浴紅衣”,則是直接借用了杜牧的“鴛鴦相對浴紅衣”。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齊安郡後池絕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這首詩寫夏天后池景物,寫得優美有韻味。首句寫池塘中的景色,菱葉從浮萍中露出來,池水清澈如綠錦鋪就。第二句寫池塘邊的景物,薔薇花枝上棲息著一隻黃鶯,黃鶯一直髮出婉轉的叫聲。

第三句寫人,因為經常下著細雨,最近很少有人到後池來,除了今天來訪的詩人,或許還有隨行的一二好友。第四句接著上一句,進一步表現無人打擾的寧靜,不過是以動寫靜,正因為很少有人來,所以鴛鴦才會在池塘中靜靜相對,用池水安閒地梳理羽毛。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初夏的黃鶯、黃薔薇,池塘中的綠色植物,加上最後出現的紅衣鴛鴦,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明麗景象。動靜相生,構造出一種生機勃勃的優美意境,令人流連。

這首唐詩被不知名的宋人借用後,因金庸武俠曾火遍大江南北

每個人的作品都會受到作者本人心性的影響,杜牧特別明顯。瀟灑樂觀的他,經常會為讀者帶來明朗優美而不失韻致的佳作。

可以說,在杜牧筆下,鴛鴦相對浴紅衣,是一種現實畫面,而在宋代無名氏筆下,卻成為了痴男怨女渴望雙宿雙飛的美好願望。

關於這兩首詩詞,你讀出來的感覺又是如何?或者說,你更喜歡哪首詩所呈現出來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