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比班超还牛气(汉书拾遗64)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先来看三句诗。

第一句是千古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第二句知名度略微差一点,“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作者是诗仙李白。

第三句是大白话,可以归入水货的范畴,“昔有傅介子,手斩楼兰头”,作者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三句诗说的是同一件事,而这件事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跨国斩首行动,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傅介子,他的事迹记载在《汉书·傅介子传》中。

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比班超还牛气(汉书拾遗64)

事情还要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说起。当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打通丝绸之路,西域地区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面对大汉朝一手刀剑、一手商品,都老实得跟鹌鹑似的,就算心有不满,也最多就是背地里搞些小动作。

楼兰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中最接近大汉朝的国家之一,在经历过一次炸翅被揍的教训后,老实得不得了。

不过,随着汉朝势力的收缩,匈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重新在西域获得影响力。楼兰国和其他一些西域国家一样,从认命归附汉朝,到骑墙观望两不得罪,再到明目张胆截杀汉朝外交人员和商队,一时间很是张狂。这其中,以楼兰和龟兹最为冒尖。

虽说不老实就要教训,出头鸟就要打掉,但大汉朝在经历的汉武帝时期的多年征战,经济有点跟不上,虽说教训楼兰、龟兹这样的小国不是多大的事,不过一来与休养生息的国策不符,二来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这时候,一个名叫傅介子的牛人站了出来。

傅介子其实不算是外交官,他的职位是骏马监,和孙悟空在天庭担任的弼马温差不多,听上去还不错,实际上就是芝麻绿豆。

傅介子接受了一个苦差事,去大宛收购汗血宝马,比孙悟空敬业的他主动向皇帝要求,给自己加担子,反正顺路要经过楼兰、龟兹,顺道去谴责一下,灭灭楼兰人的嚣张气焰。

皇帝从谏如流,傅介子带着一个班十二个人踏上西去的征途。

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比班超还牛气(汉书拾遗64)

傅介子带着这十二个人的队伍到了西域,一路挥舞着口头的大棒,一路散发着实在的胡萝卜,声势闹得很大。毕竟背后有个强大的帝国,外交官的腰杆子不是一般的硬。

来到楼兰的傅介子只身指着楼兰王的鼻子大骂,历数楼兰王阳奉阴违,楼兰王有胆子做没胆子认,唯唯诺诺。傅介子骂完收工,转身去了龟兹,龟兹国王更不堪,直接伏地认罪,老实交代了匈奴使者刚刚离开的消息。

人家都承认错误了,傅介子也不好发作,只好先行去大宛办正事。等到回程的时候,龟兹国王屁颠屁颠上门,神秘兮兮地说,这回巧了,匈奴人也来了,不过匈奴人比你们人多,足有四十几个。

龟兹国王得潜台词很明显,你不是牛气吗?匈奴人就在这里,实力比你们强,你再牛一个试试?

真正的牛人,不是一时一刻的牛,而是持续性的牛,也不是嘴上过瘾的牛,而是手底下见真章的牛。

傅介子就是一个真正的牛人。他得到本意是看笑话的所谓情报之后,掉头就走,召集了十二名部下,开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动员会,然后就不管不顾拔出刀子,彪呼呼地冲向匈奴人的驻地。

一番激战,傅介子带领的这一个班勇士以一人阵亡、三人重伤的代价,全歼四十二名匈奴使者和护卫。

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比班超还牛气(汉书拾遗64)

傅介子志得意满凯旋而归,加官进爵纷至沓来,这样的壮举发生在谁身上都可以算得上人生高光时刻,但对于傅介子来说,不过是高潮前的热身罢了,更牛的事情还在后面。

傅介子回到长安一段时间之后,西域传来消息,说是楼兰、龟兹两国还是在截杀汉朝商队和使者,只是从明目张胆改成了乔装改扮。傅介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傅介子说服了霍光,带着原班人马,带着几车金银宝物,再赴西域。

傅介子这次西行,扮演的是散财童子的角色。聪明的傅介子没有选择在重兵围绕下有所行动,而是避开楼兰的首府,穿境而过,在边境线上停了下来。

傅介子向楼兰国的边境守将传递了这样一个消息:我是来发奖金的,可你们国王很不上道,连个迎接仪式也没有,我打算直接去下一个国家,早点发完早点回家。贪财的楼兰国王得到消息之后,像闻到血腥的苍蝇,急急忙忙赶到边境。

一通胡吃海塞之后,傅介子用金银财宝晃瞎了楼兰王狗眼的同时,也打消了楼兰王的警惕。

傅介子故作神秘要跟楼兰王传达机密,楼兰王就支开了随从,跟着傅介子进了帐篷。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从帐后窜出两个壮士,两把尖刀一起从背后刺向楼兰王,利刃穿胸相交,楼兰王当场毙命(“刃交胸,立死”),斩首行动获得成功。

如果在现代,就应该呼叫直升机全身而退了,但显然,公元前没有“黑鹰”、“直五”或者“直八”,这时的傅介子展示了他超常的镇定和智慧,直接提溜着楼兰王的脑袋,来到楼兰王宫,敲响大钟召集楼兰群臣,宣布楼兰王叛逆的罪状,并赏赐表示顺从汉朝的王子和诸臣。

一时间,有些懵圈的的楼兰臣民尽皆归服。

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比班超还牛气(汉书拾遗64)

傅介子趁机全身而退,再一次立下赫赫之功。

在往后,大汉朝进行了出色的收尾工作,派出一个排四十个人,送楼兰王在汉朝当人质的儿子回国当了新国王,还把人家的国名改成鄯善。

又过了一百多年,还是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名叫班超的汉朝外交官又一次复制了傅介子突袭匈奴使者的行动,那次行动中,流传下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怎一个牛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