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對待孩子的教育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那麼這些都有效嗎?

隨便訓斥、打罵孩子的現象很普遍,成人對孩子出言不遜已經成為習慣。受訓斥、捱打的孩子,在心智發展上同正常的孩子有著極大的差別。首先一點就是概念不清,大腦相對而言比較糊塗,不容易看到一個客觀的實在的東西,對外在事物的過分敏感,影響了他內在心智的發展。受打罵厲害的孩子,記憶力較弱,不易看到一個客觀的現實,他們看待世界的出發點總是基於需求和仇恨。受打罵不厲害但多少受過刺激的,也時常糊塗。那些有點"專制"的班級或家庭,孩子也多少出現問題。這其實是思維出了問題。

“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恐懼。這種壓力會過分強化兒童對某一事物的感覺,刺激了孩子對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認識而忽視了全部。被打罵的兒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時,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個客觀的現實,而是受刺激後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經過他加工的世界,壓力使得孩子在把握事物時產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質問題。苦難降臨到了孩子頭上。

那些得到愛和寬容的孩子在組織自我的過程中,因為區分能力沒有受到傷害,他對事物的把握清晰、準確,並能很好地確定下來。我的一位朋友,她的丈夫因為童年發展不好,成家後情緒變幻不定,對孩子也是時好時壞。孩子4歲時,我的這位朋友與丈夫離婚了。有時一些大人見到這孩子,會開玩笑地說:"叫我爸爸,給買好吃的!"剛開始孩子會躲在媽媽身後,感到屈辱和憤怒。到後來習慣了,無論任何人怎樣哄,這孩子絕不開口。這一切給孩子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我們無從知道,要到他成人自己成為爸爸後,他心靈上受到的影響才能看出來。對"爸爸"這一概念,他肯定會有與眾不同的理解。

“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這恰巧同我的孩子在建立這個概念時的表現形成一個明顯的對比。

一次朋友來我家做客,一見到我孩子就說:"叫爸爸,給你買好吃的。"我孩子就說:"爸爸!"這時他不到3歲。下次再見這個朋友孩子又叫"爸爸"。朋友說:"你的孩子太聰明瞭!怎麼一見我就知道叫爸爸,買好吃的?"我說"不是啦,你把我兒子爸爸的概念弄混了。"這是一次。還有次我看到一個朋友把一個孩子抱起來,親了親他,用鬍子紮了一下。那孩子很鄭重其事地說:"爸爸!"朋友大驚說:"不可以胡叫,我是叔叔不是爸爸。"孩子奇怪地問:"那你為什麼長鬍子呀?"後來他爸爸說,他曾經用鬍子扎過孩子。可能這件事給了他一個記憶,凡是長鬍子扎他的人都是爸爸。這個過程是一個分辨的過程。兒童一旦開始分辨,就能分辦一些細節,抓住一些要點,排除另一些細節。這聽上去有些笨,但卻表明他不斷地思考。

“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你在生活中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你一說話他就反應。為什麼呢?除了訓罵以外,那就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斷地給他強加某種東西,不斷地強加,於是就形成"一吹哨子,狗就吃飯"的條件反射了。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實際上兒童接受的任何東西應該通過兒童自身的大腦。兒童的大腦運行雖然較慢,但只要讓他思維,給他機會,就會逐斷變快。

通過大腦進行的認知過程,才能夠得到對象,這叫智力。有的孩子小時候被認為非常聰明,腦子反應快,但長大以後,他的學習和各方面的創造力並不好。這個原因就是他是被教出來的,或者是人為刺激出來的。

逗孩子似乎是許多成人與孩子交往的慣用方式。有次,我兒子去我們單位,帶了一包吃的。我的同事說:"震震,,你把這個吃的給阿姨好不?"我兒子說:"不可以。"就放到身後。同事說:"你不給噢,不給阿姨搶了!"然後故意做出要搶的動作。

我兒子大哭。同事說:"你看你這孩子。我們院子的孩子怎麼逗都不哭。"我說:"不是的,我兒子沒被逗過,他就認為你真搶。而且他不知道你這種野蠻的行徑來自於什麼?不給就要搶!他的思維出故障了。怎麼能這樣?本來1加1等於2,你硬是說等於3,這跟他成長的經驗不符合。"她說:"什麼呀!我們院子裡的孩子都這樣。"我說:"你們院子裡的孩子是逗出來的,我們孩子沒有人逗過。他就是這樣長大的,他不要你逗。"但是我知道大多數人就這樣逗孩子,不斷地逗,結果把孩子的心智搞亂了。

“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逗孩子的明顯結果是惡作劇。人們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惡作劇"的原因。這多數源於兒童時期的"逗",因為逗"是一種沒輕沒重的行為,它也像打罵孩子一樣在社會上蔓延,不過範圍更大了。

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數不勝數,給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巨大到使人成長為截然不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