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號稱虎踞龍盤之地,為何在這建立的王朝都那麼短命?

作為與北京相互呼應的南京,在歷史上也曾創造出了諸多輝煌,被稱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為人們所敬仰。而“虎踞龍盤”,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諸葛亮,同吳國的皇帝孫權論南京的地勢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南京,古稱金陵,又稱建業和建康,是六朝的國都。所謂“六朝”就是三國時的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前後六個朝代。宋代張敦頤編的《六朝事蹟編類》,對於金陵的勝蹟、城闕、樓臺等等,分門別類地作了詳細的記載和考查,其中也引述了諸葛亮論金陵地勢的兩句原話:“鍾阜龍蟠,石城虎踞。”鍾阜,即鐘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東郊。石城,又名石頭,或石頭城。金陵和石城,事實上早已合為一個南京城了。因此,南京除有金陵、建業等古稱外,還有一個別名,叫石頭城。金陵東邊是岡巒綿延的鐘山,象一條世巨龍似地盤伏著,西邊是巍然屹立的石城,象一隻猛虎似地踞坐著。這就是所謂“龍蟠虎踞”或“虎踞龍蟠”。唐代詩人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中,有一首說:“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南京號稱虎踞龍盤之地,為何在這建立的王朝都那麼短命?

但南京這座城卻似乎更加命運多舛,古有六朝定都而短命,近代有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玄機?我們先來細數一下在曾經的帝王之宅南京建都後,而難逃短命厄運的那些朝代。

在孫權定都南京後,僅過了半個世紀,存59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東吳被西晉滅掉。接下來的的朝代也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後遷都北京而存在近277年外,其他7個,最長的是東晉王朝,存104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京號稱虎踞龍盤之地,為何在這建立的王朝都那麼短命?

餘下分別是:

南朝宋:60年,公元420年一公元479年

南朝齊:24年,公元479年一公元502年

南朝梁:56年,公元502年一公元557年

南朝陳:33年,公元557年一公元589年

南唐:39年,公元937年一公元975年

太平天國:12年,公元1853一公元1864年

而今的國民政府,於公元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就任總統,22年後最終失敗。可以看出除了朱元璋在位的31年時間裡,各個王朝並未號令天下,無非偏安一隅,最終傾覆,留下段段悲歌。劉禹錫曾在詩中嘆道:“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讓人悲嘆。

秦始皇破壞風水說

一次秦始皇出巡南京,秦始皇深深被這裡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陪同的方士卻憂心忡忡地對秦始皇說:“金陵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若不採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於是方士進言秦始皇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衝盡王氣!”

懂風水的人都知道,水能扭轉氣場,河流改道則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風水大局,而秦始皇令人將水流匯合處的方山附近的長隴挖斷,水流改道向北,從南京穿城而過,水來水走,王氣不留,這樣便破壞了南京城原有的藏風聚氣格局,南京的王氣衝洩而走。自此南京的帝王風水徹底被破壞。

南京號稱虎踞龍盤之地,為何在這建立的王朝都那麼短命?

真是原因當然不是破壞風水

南京偏於江南一隅,不利於控制北方局勢。此外,自秦開始,中國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宋之前,西安、洛陽、開封都曾做過都城,其中以西安的時間最長。南方如南京、杭州、揚州等處,亦曾做過都城。奇怪的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於北方者,大都國祚長久。這皆因在漫長的歷史中,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漢文明,始終受到北方少數民族遊牧文化的衝擊。在冷兵器時代,漢人的溫文爾雅怎能抵擋得住金戈鐵馬。建都北方,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而北京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自古就有“金湯之固”的地理位置,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明成祖朱棣深知倘若不將全國政治中心北移,北京的軍事優勢勢必會造成新的軍事勢力,威脅中央的安全。南京地處長江下游,在軍事防禦上處於不利的地理位置。

南京號稱虎踞龍盤之地,為何在這建立的王朝都那麼短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