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也要講科學,竟然有這麼多家長都讀錯了!「藍雲之鷹」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寫了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想成為孩子的這筆“財富”。

閱讀可以給孩子帶來歡樂、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自信。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明白親子閱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但是,很多家長並不十分清楚什麼是親子閱讀,怎樣做才能有效地進行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也要講科學,竟然有這麼多家長都讀錯了!「藍雲之鷹」

什麼是親子閱讀呢?賈老師介紹,親子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讓孩子享受閱讀的過程,感受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親子閱讀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方式之一。

賈老師通過自己的經驗,將親子閱讀梳理成“一個基礎”和“四個階段”。

一個基礎是“預讀”

家長首先要了解繪本圖書,繪本就是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書,先圖後字,字是給圖做補充的。“預讀”是家長在和孩子一起讀書之前,要自己先讀一遍,想想怎樣讀才會讓故事更有意思,要引導幼兒瞭解書的封面、環襯,還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預讀”的基礎是不可以馬虎、應付的。

四個階段保姆式陪讀階段

0~3歲第一階段:保姆式陪讀。每天15~20分鐘親子閱讀,因為孩子年齡小,所以注意力時間相對較短。家長每天和孩子一起共同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在家庭環境中可以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讀書角比如:小書架、適合孩子身高的書桌。如果是睡前閱讀,可以依靠在媽媽的懷裡讓閱讀變得有趣。

互動式陪讀階段

3~6歲第二階段:互動式陪讀。這個階段適用於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和家長。首先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圖書。安排好固定的時間,聲情並茂地講故事。

在閱讀中可以一邊講一邊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和孩子進行交流,而不是讀課文式的通讀書;引導幼兒閱讀一本繪本圖書,要從瞭解書的封面、環襯開始,因為圖書的精髓內容都在這些地方出現;瞭解正確的閱讀方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要求反覆閱讀一本書,家長應該滿足孩子的要求。每天讀的書目不應過多,閱讀的時間不應過長,讓親子閱讀變成一種樂趣。

互換式陪讀階段

4~6歲第三階段:互換式閱讀。孩子反覆閱讀一本書時間長了,看著圖可能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講一本書,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表達。到了這個時期,家長可以一點一點地和孩子互相交換著讀書,比如:你給我講一本,我給你講一本。家長可以故意“犯懶”,說自己有些累,讓孩子講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這能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同時培養他的表達能力。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讓孩子去識字,鮮豔的畫面帶給孩子更多無限的遐想,應抓住這個時期鼓勵幼兒看圖發揮想象進行表達。

親子共讀階段

孩子進入小學識字以後:親子共讀。在孩子進入小學、系統學習漢字以後,慢慢可以獨立閱讀書籍。

但是,這時候家長也不能放手不管,而是應該選自己喜歡的書,和孩子一起閱讀,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讀書是一件幸福和快樂的事。

親子閱讀也要講科學,竟然有這麼多家長都讀錯了!「藍雲之鷹」

幾點親子閱讀中的教育建議>>>>

圖書的篩選

在學齡前階段,特別是剛開始進行親子閱讀時,選擇的圖書建議畫面大,文字少,讀起來朗朗上口。建議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

>>>>

閱讀的時間

建議家長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堅持親子閱讀,甚至可以選擇家裡的同一地點,同一個環境,讓孩子到那個時間和地點就能沉靜下來,安靜地讀書。切勿半途而廢。當然,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從每天閱讀1~2本書、15~30分鐘開始。

>>>>

閱讀前準備

家長要做到“預讀書”,就是我們剛才說過的“一個基礎”。家長要用心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引導幼兒觀察才能讓書變得更有趣?可以通過認真觀察預設幾個問題,與孩子互動。切勿用音頻故事代替家長的閱讀,因為沒有交流,沒有互動,缺少愉悅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電子產品不可以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