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我們還要不要教育孩子守規矩?

這是朋友講的一件事。週末,朋友帶著四歲半的女兒去參加中秋節做月餅活動,女兒對這次活動非常期待,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我們還要不要教育孩子守規矩?

然而,叫了三批小朋友都沒有叫到她。

有個小男孩坐不住了,哭著跑到老師跟前,老師安撫了下他,立馬讓他上臺,小男孩才破涕為笑,高高興興地做月餅去了。

老師接著又叫了兩批小朋友上臺,卻始終沒叫到朋友的女兒,雖然她一直保持著正坐的姿勢,眼巴巴的望著老師能叫到她。眼看著臺下沒有叫到的小朋友所剩無幾,朋友對女兒說:“要不,我們別等了,自己上去吧!”女兒說不,依然堅守著。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我們還要不要教育孩子守規矩?

最後,直到主持人宣佈還沒有做月餅的小朋友抓緊上臺來,女兒才快速跑到了臺上。看得出來,雖然她很想做月餅,但那種等待和失望,讓她已經沒了興致。朋友只好對女兒說:“你表現得很好,只不過老師點名時沒有看到你。”媽媽對她的認真和守規矩表示了肯定,小女孩兒才舒了一口氣。

朋友的講述讓我想了很多。我們要教育孩子聽話懂事守規矩,但往往不守規矩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人的關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他們會用哭或者越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以此來達到目的。那麼,守規矩的孩子就往往容易被忽視,帶來心理失衡。愛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我們還要不要教育孩子守規矩?

在我們身邊,常常有這種現象發生。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特別是進入幼兒園以後,我們就開始教給孩子各種規矩,比如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地扔垃圾,公共物品先到先得排隊輪流玩等等。制定規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讓人享有尊嚴,更好的學習和生活,也為培養一個更有素質的人。

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不守規矩的是個孩子,而被認為是正常或給予特別照顧,那麼等他長大了,社會自然會懲罰那個不守規矩的人。

糖雖好吃,但會壞牙哦!我還是更贊成教孩子守規矩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