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將不會有“高考狀元”出現

今後將不會有“高考狀元”出現

“高考狀元”不具可比性

用“高考狀元”的單一指標進行高中排名,完全沒有科學性、專業性可言。

“狀元”作為高考的一個自然產出,本質上也不具可比性。去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佈了《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看看這個有些“詭異”的評價結果:近十年來盛產“高考狀元”的城市,在4個直轄市之外,烏魯木齊名列第一,昆明第二,銀川和西安並列第三,海口第五。

今後將不會有“高考狀元”出現

為什麼多是民族地區和教育相對欠發達地區?首先是因為考卷不同。除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高考是自主命題,試卷不一樣;即便全國卷,也分為3種不同的難度,用於不同地區。其次,前些年的高考總分,各地的加分政策名目繁多,差別極大,“高考狀元”大多並非“裸分狀元”。“高考狀元”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指標,而且含金量越來越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許多高分考生直接去國外上學,不跟你玩了!

不考慮考卷的差異,只比較“狀元”的絕對數也沒有意義。例如,衡水中學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60多個班、三四千人;上海中學高三8個班,不到400人,狀元數有可比性嗎?比較而言,按“狀元數/考生數”產生的“狀元率”評價,是否稍微“科學”一些?

“狀元”數比較忽略了教育公平

說它有誤導,還因為狀元數的比較忽略了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超級中學對高分學生、“高考狀元”的壟斷,極大地破壞了區域內高中教育的生態,導致一花獨放,百花凋零。

由於它們主要位於省會和地級市,遠離農村和實行高收費,農村學生的比例明顯低於非超級中學,已有研究證明。所以,重要的不是評價某所高中產生了多少“狀元”,而是“狀元”產生於多少所高中。“狀元”的分佈越均衡,能夠產出“狀元”的縣中越多,基礎教育的品質就越好,農村學生的比例也越高。

即便如此,用狀元數、狀元率評價高中仍然是不可取的。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所著名高中會無聊到以錄取分數為誇耀,人家比的是校友的成就,是總統、諾貝爾獎。這不是比“狀元”重要得多嗎?這樣,上海中學的價值就可以稍微體現了:兩院院士57位、大學校長256位、國際學術組織領軍人物82位,還有部級幹部百餘位、解放軍將領幾十位、大使、參贊等百餘位。但是,這樣的比較仍然是有欠公平的,因為歷史形成的發展差距實在太大,因而,不比較也罷。

可見,教育評價固然要講科學性、專業性,首要的卻是正確的價值觀。有些省市已經不公佈狀元分數,比如廣東,所以榜上無名。江蘇省去年起不公佈高考成績,山東、遼寧也已不再公佈高考成績,以遏制對高考狀元、高考錄取率的炒作。這才是清流,才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知識已過萬重山,你還在傻排狀元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