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現在的父母,幾乎都受過高等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即使不是專業的,或多或少也瞭解了很多。

但是講到打孩子這件事,還是有很多家長處於迷茫中。那麼到底孩子犯錯了該不該打呢?這簡直就是世界級難題。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基本原則來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每次孩子一犯錯,父母的理智就會被暴怒給ko掉,平時那個高貴優雅的或翩翩君子秒變潑婦或瘋子。

正是因為這樣,父母才要剋制住自己,千萬不能在暴怒的時候動手打孩子,這個時候是沒有理智的,往往會因為心裡的憤怒而去打孩子,那麼懲罰也就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的原因。

也很難把道理給孩子講清楚,而且即使這個時候給孩子講的道理也是夾雜著抱怨的。所以,懲罰孩子,最好是等怒氣平息之後,頭腦清醒的時候,再好好聽孩子解釋或者好好給孩子講道理。

如果孩子存在生理(如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或心理(如曾受過情感傷害,敏感的孩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下手打他們。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不到3歲的孩子不能打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三歲以下,尤其一歲半以內的嬰兒,自主感、良心、道德感都還沒有形成,或剛剛開始發展,貿然體罰,會阻礙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於懵懂期,只要不違反原則,做出來的一些錯事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

6-12歲的孩子不能打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6歲以後,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形成,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受到體罰,容易喪失信心,形成消極、自卑的性格。所以,父母還是儘量少打。

到了12歲之後,孩子已經逐漸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具有強烈的,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要求,父母就更不能隨便動手打他們了。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有些寶媽這個時候就會犯嘀咕了,那打不罵不得,現在的孩子到底該怎麼去教育呢?

我是個從小就能看懂我爸臉色的人,我爸只要一不高興,所有的表情變化都體現在臉上。

用生氣的表情或提醒的聲音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

孩子犯了錯,到底該不該打罵?

你可以把你的情緒變化表現到臉上或者用某種聲音去提醒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看到大人表情細微的變化或聲音,孩子就會收斂或停止自己犯錯的行為。

講道理

道理聽沒聽進去,一方面在於孩子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於父母講述的技巧,幼兒有個顯著的特點,一般比較喜歡看形象生動的電視,話也是一樣的,只有把話講的形象些生動些,孩子就會很快的理解了。

比如,你跟他說不要玩刀,會割到手。

那他肯定不知道割到手是怎樣的感覺,除非是之前被割到過。

除非你跟他說,被刀割到了會比打針還疼。那這樣孩子就能體會了。畢竟每個小孩都經歷過打針,也都害怕打針。

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但是切記,冷處理不是完全不管不顧,而是要假裝不理他,用餘光去觀察,他到底在幹什麼,有沒有做什麼危險的事情,等等。

自然後果法

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嘗試下,只有自己親身體會過才會記得牢。

比如,一杯有點燙手的水,你跟他說了現在還有點燙,讓他等會再來拿,他非要拿,那麼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去拿,讓他以後都不敢碰熱水。

教育孩子這門課程是選修與必修的結合,既要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又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