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市井小民”劉邦,這是為什麼

談起楚漢之爭,我們最先想到往往是劉邦和項羽。然而在這場戰爭中,“戰必勝,攻必克”破釜沉舟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卻敗給了無勇無謀,好酒及色的無名之士劉邦,古往今來每當有人提起項羽的失敗無一不為他的失敗而遺憾。

“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市井小民”劉邦,這是為什麼

項羽出身楚國貴族,祖父項燕一世英豪被秦所滅,身負家仇國恨的項羽註定眼光只侷限於復楚,項羽對自己的定位就是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那樣的人,西楚霸王他霸到天上去最多也就是個王。而劉邦就不一樣了,流氓無賴,草寇,正因為沒有項羽那樣的偶像包袱,反而他的眼光和格局變的很大,劉季對自己的定位是夏禹商湯周武秦始皇,他的眼光放到了“皇”。所以劉季做了皇帝。

“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市井小民”劉邦,這是為什麼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是項羽。有了成績之後剛愎自用,不聽納諫,婦人之仁養虎為患,這也是項羽。性格決定命運。一切自有天意。

項羽不適合成為一國之君,不懂用人之道,而且自己也沒有什麼城府,沒有殺伐決斷的果決。當年項羽本有許多機會殺掉劉邦,但是他又過於有貴族的那份傲氣,放了劉邦,還封劉邦為漢王,導致劉邦集集諸多軍隊,將他打敗,最後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殺義帝就已經在道德上面輸給劉邦了,況且劉邦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並且漢初三傑在劉邦身邊,項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而且項羽執迷不悟,臨死了還說天要亡我,殊不知是自己的問題。

“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市井小民”劉邦,這是為什麼

項羽的封地在主戰場,破壞嚴重,糧食短缺,劉邦由於早前入咸陽,封府庫,收天下地圖典籍,因此更瞭解天下大勢,又恰好被封在物產豐饒的蜀地,所以能積累很好的糧食儲備。沒有糧食,項羽就無法穩定地區,擴張軍隊,嚴重削弱後勤保障,所謂過江東一說,即使他過了,最終也難逃失敗命運。況且項羽性格有缺陷,比較意氣用事,不懂得有舍才有得,不能很好的平衡各國貴族利益,比較高傲,不主動發掘人才。至於最後的不過江東更多是他對自己失敗的痛恨而作的意氣之舉。

一個自少扎堆於市井,一個王侯貴族,如果是盛世當然是王侯貴族有優勢,但亂世中當然扎堆於市井的有優勢,因他知道低層需要的是什麼,無論何時低層永遠佔太多數,就好像現在一樣普通機構用人首先看才能,由盛轉亂之際這些貴族們還不能轉變過來還是唯才能用,項羽的仇恨心又太強,有仇必報坑殺秦兵二十萬。

將才于帥才的區別,有多大的心胸就有多大的發展。江東自古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為什麼要自殺呢?回到大本營重新開始,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市井小民”劉邦,這是為什麼

坑殺秦國降兵是最大敗筆,一個仁慈的主公比一個嚴厲的主公更受人歡迎,稍有不慎就把你砍了,這樣的人誰敢跟。

項羽遇事心不靜,總是毛毛躁躁,沒有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而劉邦遇事冷靜,分清利弊,不為情緒所困,團隊人才濟濟,因而成功。且出身卑微,深知百姓疾苦,更加符合當時社會背景下英雄的屬性,跟廣大百姓打成一片,得民心者得天下。

識人用人不行,氣場太強,追隨的人就少,就比如一個性格溫和的人他就算再無能也比一個霸道的人容易被人認可。這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而劉邦坐上皇位以後就露出了獠牙。性格決定命運,霸王不可一世最終自刎烏江,劉季幾經挫折不屈不撓,絕地反擊終成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