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這一篇還是蹭熱點。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蔚來的產品節奏:賽車、超跑、量產車

作為一個混跡於汽車圈的人,好像不寫幾句蔚來都顯得沒在這個圈子混過似的,好吧,那就說幾句。

我沒有看蔚來的發佈會,因為所有關鍵信息都能夠通過垂直媒體第一時間的報道獲得。在此基礎上,看發佈會的目的其實就是看看蔚來的套路。不過據前方小夥伴說,這場發佈會還真沒什麼套路,就是老闆自己講產品,和蘋果發佈會沒啥兩樣,我覺得這樣挺好。

蔚來是一家並不低調的公司。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刷記錄刷到手軟的EP9

從Formula E到大殺四方破紀錄破到手軟的EP9,一家還沒有發佈任何量產產品的公司該如何做營銷?蔚來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案例,很值得公關/廣告/新聞背景的小夥伴們認真學習。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在沒有量產產品的時候做營銷

蔚來是一家很聰明的公司。

它的聰明,體現在精準的產品定位。不看好蔚來的觀眾們說,蔚來所做的一切,任何一家傳統車企都可以做。但為什麼沒有任何一家傳統車企做呢?其實同樣的問題對特斯拉也適用——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另一家公司做出一臺Model S來。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蔚來ES8直指特斯拉Model X

電動車是賣給誰的?這是一道相當人格分裂的題目。

硬幣的一面是那些把電動車當做生產資料的普通人。可能是你家樓下的菸紙店老闆,可能是街對面小五金店的工匠兼店主,也可能是你昨天下單的某件淘寶爆款外套的店鋪掌櫃。他們可能是北漂滬漂各種漂,買電動車可以讓他們不用風裡來雨裡去。事實上這種在人們看來完全被限購/限牌政策催生出來的需求並不完全是中國特色,只不過藉著彎道超車的東風,這部分需求恰巧在這片土地上被電動車滿足了而已。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低端電動車和日本的K-Car一樣都是“生產資料”

買電動車的淘寶掌櫃,和開著K-Car送貨的霓虹國個體戶,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樣理解是不是更通順一點呢。

硬幣的另一面是那些把電動車當做首飾的人。既然是首飾,那麼汽車之於他們,已經不再是一件工具,首飾的花樣是可以天天換的,自然汽車也可以。可能馬上有人跳出來反駁:40萬,買臺豪華品牌SUV都嫌費勁,哪有這麼高端?一臺汽油車當然不夠高端,但電動車可以。一臺與眾不同的電動車,可以是精緻生活,可以是環保先鋒,可以是極客,可以是創咖,和多少具皮囊相配,就可以有多少重定義,說它是首飾,是不是還挺對呢。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充電車引發了許多爭議

所以,蔚來的定位很精準。有逼格的電動車,是賣給上文說的第二種人的。

據說在媒體溝通會上,媒體提問的焦點集中在硬件配套和服務環節,開噴充電車、換電池結構的文章充斥著朋友圈,邏輯也灰常站得住腳——你如何保障用戶的使用體驗?

皇帝不急太監急,話糙理不糙。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三分鐘換電,特斯拉也玩過

就像“中醫不能用科學的邏輯來予以評判,因為中醫從來都不是一門科學”一樣,蔚來、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至少在現階段,不能用汽車工業的邏輯來預測他們的前景。

我無意對ES8的銷量做出預測,事實上一萬臺也好,十萬臺也罷,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對於一個年銷量千萬級的市場來說。

選擇有逼格的電動車,更像是選擇小眾奢侈品,用工業級產品的邏輯來推敲,本身就已經犯了邏輯錯誤。小眾奢侈品,是賣給小眾人群的,不由大眾來消費,其價值不由大眾來定義,其成敗也不取決於大眾。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內飾包含了大屏幕和Nappa真皮這樣的高檔用料

可能又有人跳出來反駁:“蔚來選擇江淮這樣的傳統車企代工,難道不是工業化生產嗎?”iphone由鴻海代工沒錯,鴻海也可以給任何一個做手機的公司代工,代工而已。從發佈會現場的展車情況來看,似乎LOGO也不必要出現了。

我很看好蔚來的未來,因為目前看來,所有新造車企業講的概念中間,蔚來落地的最快最好,佔得先機領先一個身位的優勢已經確立。

蔚來:這臺電動車真要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涉足方興未艾的Formula E讓蔚來賺足眼球

至於蔚來是不是代表著未來,我覺得蔚來講的概念仍然在汽車的前置定語上做文章,人機互動、創新服務等等,都還沒有觸及“車”本身。這個話題太大太沉重,事實上也不可能由一家公司來承擔(雖然很多公司都這樣宣稱),我等圍觀群眾還是靜靜吃瓜,靜靜坐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