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道德經可以說是我國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了,不僅僅對於道家來說是這樣。就算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非常值得一讀的,雖說只有寥寥數千字,但是卻暗含了許多的哲理。告訴我們如何去修身養性和對待身邊的人與事物,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的清晰明瞭。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而道德經也有最為主要的兩個道理,首先就是要懂得迂迴的智慧。從人類誕生之初便是群居動物,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階級。而對於那些比自己強勢的人往往迂迴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說戰國時期的晏子對待齊王吧。當時齊王因為燭鄒把他的鳥給弄丟了就準備把燭鄒殺掉洩憤。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而當時晏子是非常不贊同這件事的,但是要知道晏子當時雖說貴為國相,但是和齊王在身份地位上面的差距還是非常的巨大的。所以這個時候晏子如果直接了當的闡明自己的觀點的話,很有可能不被採納。甚至齊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很有可能更加想要殺了燭鄒。但是晏子卻選了另一條路,那就是從側面去勸說齊王。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當時晏子當著齊王的面說了燭鄒的三條罪狀。第一條就是他把齊王的鳥弄丟了。第二條就有些變味了,因為他說把鳥放飛了不要緊,但是你竟讓齊王為了一隻鳥而殺人。第三條就更是赤裸裸的力保燭鄒了,因為他說你死了不要緊,但是齊王的這番舉動會被他國人民恥笑,是敗壞大王的名聲,更加的該死。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齊王也不是傻子,他這個時候也知道為了一隻鳥而殺了燭鄒對他自己來說是非常的不明智的,所以便放了燭鄒。不過這樣一來晏子即保住了燭鄒,又給齊王一個臺階下。最主要的是沒有影響齊王在大臣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可以說是迂迴策略的代表性案例了。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而再一個就是過猶不及了。而這件事其實沒有什麼典型的案例,因為自古以來那些王爺造反最終被滅的都是案例。而像程咬金那種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的就是典型的正面案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了。也是讓我們不要太過於貪心了。

從道德經裡看老子的一生,圓滿或空虛不重要,對得起這件事就好

現在有些人提起道德經就會想到道士,其實這兩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畢竟老子世代可還沒有所謂的道教,道德經應該是我國所有人民的共有財產才對。所以不要覺得抱著一本道德經研讀就是要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