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在中外闻名的中国故宫博物院展览着一张巨型的熊皮,并且特别说明是乾隆所获。面对生前如此恐怖的庞然大物,没有先进的火器,恐怕乾隆也无能为力、惊慌失措。他曾谕令宫廷画家郎世宁等人绘制巡狩系列作品,其中有一幅图,画中三十余岁的乾隆在田野与黑熊相遇,画师为了表现皇帝的勇猛剽悍,不但绘他独自与熊对峙,仅备弓箭,毫无惧色,而且将本是强大的黑熊描画得怯弱胆小,畏缩在树后的紧张神态,烘托出乾隆履险如夷的帝王风范。不知是否确有其事,但每次面对危险,乾隆大概都会想起爷爷康熙曾对他发出的赞叹:“是命贵重,福将过余。”(你的命太好了,福气远远比我多啊!)这么辛苦猎杀一头熊,目的当然不仅是为了炫耀武力,获得熊皮、熊肉、熊掌这类珍宝了。

熊掌固然令人垂涎三尺,连亚圣孟子都不能抗拒;然而口福可以不尝,疾病则不可以不医。千百年来,熊胆才是中国人的挚爱。

熊胆入药

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猎熊季节大多选择冬季,此时熊膘肥体壮,体内储存了相当多的营养物质;先杀死熊后,剖腹取胆,剥去外表的油脂,再用木板夹扁,之后挂于通风处阴干,亦可放在石灰缸中自然干燥。

能够出售的熊胆大致如下模样:光泽鲜亮是上品必不可少的条件,至于颜色,可多种多样,据医书记载,金黄透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而回甜者,称“金胆”或“铜胆”,此类多为佳品;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称“菜花胆”。佳品一般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即化,味极苦,但清凉而不黏牙。

熊胆在中医药方面的地位是在唐朝才开始逐渐确立下来的,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深入民心,难以撼动。在此之前,熊胆往往只是以其苦涩甘凉的口感引起民众的注意。不知道当年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他尝的是猪胆还是熊胆?笔者以为熊胆似乎比猪胆更苦涩,而熊比猪更为珍贵难获,更何况古人认为胆主决断,相信以形补形,做为一代有为的君主,立志报仇雪耻,含着一颗来自威猛大熊身上的器官,总比含一颗猪胆更伟大吧?

唐代大臣柳公绰之子柳仲郢,除了有政绩之外,学术也了得。他少年时勤读经史,尤对《史记》、《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做过深入研究,不仅熟读,且能手抄。其学术成果得到一代宗师韩愈的赞许。这成就得来不易啊!据《新唐书‧柳仲郢传》记载:“其母曾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为了让儿子取得良好的学习状态,柳母韩氏以熊胆制成药丸,利用苦涩清凉之味助他夜读。这是贤母教子的典范,堪比孟母三迁。

自宋以降,熊胆的功效愈来愈神乎其神,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生肌美颜、消肿止痛等。南宋周密甚至在《齐东野语‧经验方》说:“熊胆善辟尘。试之之法:净一器,尘幂其上,投胆一粒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以之治目障翳,极验。”他首先把熊胆当成古代吸尘机,继而又附会到眼科疾病上,功效如何,后人自有评论。

概括来说,中医认为熊胆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而且有《唐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佐证。在中医的理论系统里,有他们的一套道理。不过,综合古代的方剂来看,熊胆入药,往往不是让病患单独服用了事,还需要配合其他药材,联合各药之长,制成汤剂或丸子,方能起效,而麝香就是熊胆经常配合的“搭档”。

不是所有熊类都富含此物,例如南亚的懒熊只含一%,南美的眼镜熊含六%,马来熊含八%。有一种囓齿类动物–南美洲海狸鼠,其胆汁酸也含有很高的熊去氧胆酸,高达三七%。相反,有几种熊科动物的胆汁酸中的熊去氧胆酸含量很低,以上资料见于相关的生物学研究报导。

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人之妄

可惜,科技的进步未能终结熊类的厄运。有的地方依然存在盗猎的现象,如同为了获得虎骨一样,最大的目标也是熊身上的器官—熊胆、熊掌等,熊继续被剖腹、砍掌、剥皮。近些年,又有些地方兴起“人道”的活熊取胆闹剧:在养殖熊农场,饲养人会从体外插管到其腹部抽取熊胆汁。

从乾隆猎获的一副熊胆,窥见人性之贪婪!

为了便于操作和反复多次,农场通常将可怜的熊固定在狭小的笼子内,金属钳锁,动弹不得。熊的一生就在监禁与抽胆汁的痛苦酷刑中度过。凄厉的哭嚎漫山遍野,有良知者听之,黯然神伤,心惊肉跳。

如同养鹅者为取得可口的法式鹅肝,故意强迫鹅大量吞下难啃的玉米,致使严重畸形的脂肪肝形成,活熊取胆的残忍性、野蛮性、非人道性亦是罄竹难书!这些熊因如此虐待,早已精神涣散、形如枯槁,有的甚至由于伤口人为不愈,继而发生癌症。这样不健康的熊制造出不健康的胆汁,难道可以挽救那些不健康的人吗?就文明程度而言,今人较之古人,又有何进步之处?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对物质享受很不以为然,也不迷信熊胆的神效。为了减少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他严禁地方向中央大量进贡,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华州麝香、羚羊角、熊胆”。尽管他的思想没有上升到让动物享有同等尊严的高度,但其政策客观上既让百姓受惠,也使得许多森林、原野的生灵免遭屠戮,善莫大焉。在这位政治家不到四年的统治下,后周霸业逐渐夯实,为日后北宋的建立和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郭威也荣膺“英伟之量”、“勤俭之美”的历史评价。

宋朝北方的大辽曾经雄极一时,然而后来出了个辽穆宗耶律璟。除了沉迷狩猎,经常酗酒,耶律璟亦嗜杀,经常亲手杀人,左右稍有不顺,即遭手刃。比起杀熊取胆的行为,他的行径更是骇人听闻。据说他杀人是听信了女巫的话—取人胆制造延年益寿的仙药。《辽史》载:“初,女巫萧古上延年药方,当用男子胆和之。不数年,杀人甚多。”后来,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联合厨子,趁耶律璟“欢饮方醉”之时将其杀死。一代天子落得可耻可悲的下场。此时的大辽,鼎盛已过,开始慢慢走向衰落。

一副胆囊,真可窥见人性种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