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口本國的工業製成品為主來推動經濟發展

以出口本國的工業製成品為主來推動經濟發展

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對外轉移,全球經濟處於較快增長時期,從而為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實施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20世紀70年代以前,石油價格相當便宜,國際市場上資本的供給相當豐裕,技術的轉移速度加快,從而為出口帶動經濟成長提供了難得機遇;內部良好的工業基礎,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比較堅定地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等等,也促成了出口導向戰略的成功。

這一戰略的優點表現在,它克服了國內市場狹小,並允許發展中國家利用規模經濟的優勢,這一點對於那些小而窮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為了出口需要生產製成品並刺激整個經濟的效率,這一點在一個工業部門的產出用作國內另一個工業部門的投入時特別重要;由於國內市場的增長,製成品出口的擴張不受限制(像進口替代的情況一樣)。最終,出口導向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業結構的轉換比較迅速;國際收支狀況比較良好;對農業部門的帶動作用較大,勞動效率提高較快。

而該戰略的缺點也不容忽視: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的有效率工業的競爭;發達國家對於勞動密集型工業也往往實行保護政策;出口導向型工業對於外部市場的依賴性比較大;往往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和組裝,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出口的快速增長往往得益於跨國公司的投資,經濟上更多是對跨國公司有利,出口產品的所有權、管理、技術和銷售受跨國公司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