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行業實體店生意不景氣,網上到處是低質低價。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中國的商業模式在十年裡,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革,在這個過程中,也締造了中國經濟的無數個神話,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已經佔據了中國經濟版圖的一席之地,同時,也讓中國的傳統商業模式經歷一次次洗禮。

“去年生意就不是很好,今年隨著酒店業的下滑,很多原本的窗簾、床品的大單生意也沒有了。如果單純依靠零散客戶,今年肯定賠本。”做了十幾年批發生意的老闆說。多位商戶均表示今年的形勢很不好,布匹原料漲價,市場銷售下滑很多。面對傳統家紡行業舉步維艱的局面,3家紡織巨頭羅萊家紡、富安娜、夢潔家紡率先轉變了銷售模式,逐步將銷售重心轉移至電商渠道。“家紡行業如今形成了大品牌時代,很多名牌產品逐漸摒棄傳統銷售模式,關閉實體店,將產品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未來中國傳統家紡企業將在電商領域競爭極為激烈,而更多生產、銷售家紡產品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

“從網站的數據來看,排名前十位的家紡品牌如今都已經進入了電商領域,而且隨著銷售渠道的轉變,電商如今成為企業營銷的重要渠道。”羅敬禮認為,通過淘寶、天貓、京東等的銷售來看,競爭還是極為激烈的。一套床品四件套,在實體店售價要1000多元,在網上的價格有的只有實體店的3折,為的是薄利多銷,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今年跟蹤了200多家企業,發現4月份床品企業終端,即線下實體店業績下降非常快,出乎很多品牌企業的意料,有的跌幅達到50%,說明終端的問題很嚴重。“終端的下滑,使企業對電商渠道的爭奪進一步加劇。只要是目前有能力的家紡企業,都將目光瞄準了電商。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家紡行業作為紡織門類相對平穩的行業,所受衝擊較其他行業遲後,2009年後開始逐步顯露,2011年開始大面積波及,其主要影響來自於宏觀調控使新增住房剛性需求下降,新婚人口快速回落剛性需求減少,整體銷售疲軟,渠道關店率快速增加,資金鍊流動性枯竭,渠道碎片化,供應鏈支付週期縮短,存貨去化週期延長。多方因素使得更多小微企業加入線上渠道,經過幾年的積累,線上渠道已經形成了暫時穩定的生態鏈條,分化消費人群能力加強,對傳統渠道形成品類壓力。

  但是,在線上一片大好形勢的背後,讓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其低起點,靠低價、抄襲、購物群體跟風消費、平臺炒作、相對扁平化管理、低運營成本所積累的優勢,佔據市場所形成的大量泡沫銷量,已經堆積到一定高度,自2014年以來,線上渠道利潤下降明顯,長期的低價低質使得客戶信譽度不斷下降,國家關於網購售後政策的出臺,微商直銷的加入,都在擠壓已經堆積高企的線上泡沫,渠道自我清洗跡象已經非常明顯,隨著傳統渠道的逐漸覺醒,各個品牌對於線上衝擊的應對,在可預期的時間內,會有很大的改觀,線上體系的自我排除期即將開始,部分理性消費人群的迴歸,一部分已經形成優勢的線上企業的品牌化,第三方平臺的升級,使得線上渠道快速進行分化,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為例,原來的淘寶,就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大雜燴,到後來的品牌化升級,將企業級別客戶升級為天貓商城,但是,依然還是良莠不齊,雖然立意淘寶做菜市場,天貓做大商場的路子,可淘寶變成了街邊攤、菜市場、批發部、二道販子等等業態的集合,天貓裡披著品牌外衣賣著菜市場貨的大有人在,那麼,如果讓我預測,阿里巴巴的再一次升級,只是時間問題,每次升級的代價,一定是成本的增加和進一步的線上渠道細分,線上渠道的後起之秀中,已經有一部分平臺在運作之初就進行了線上渠道的市場細分,如唯品會、一號店、京東等等。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線上洗牌也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泡沫擠壓已經開始。

家紡行業實體店生意不景氣,網上到處是低質低價。

  其實,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一直在重複上演著類似的一幕,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彩電行業嗎?當年可以說在的彩色電視機廠遍地開花,在經歷市場飽和,外銷乏力,利潤枯竭的困局後,進行了行業自發大洗牌,幾大優勢品牌快速形成霸主地位,一些老牌知名企業在行業變局中反應遲鈍,應對無方,不是被吞併,就是消亡,小型企業和品牌,更是哀鴻遍野,紛紛落馬,通過那次的行業大清洗,成就了今天的彩電行業格局,當然,這和當時的商業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那麼,現在的企業抗風險性和自我調控能力都較那時候強,但是,行業危機、渠道危機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提前感知,後果依然是非常嚴重的,泡沫的破碎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憂患意識的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的犧牲品。

因為筆者建議做家紡的,拋棄品牌概念,做出大量針對中產階級的產品,也就是高質量中間價格的產品,不要一味去在低質低價的道路上狂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