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后人誉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据说《易经》分为三部,分别是:夏代的易书《连山》、商代的易书《归藏》和周代的易书《周易》。但前二者魏晋以后便已失传。

流传至今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卜筮之用。相传为伏羲和周文王所作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据说为孔子所撰

所以《周易》的成书过程,被古人描述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孔子作《易传》之说,载于正史。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

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不仅如此,《史记》等还记载了孔子传易的谱系:

“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这样,不仅《易传》为孔子所作,易经也为孔门所传,《周易》于是被列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五经”之一

然而,经过宋代欧阳修、清代崔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孔子作《易传》之说,实不能成立。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主要根据有二:

一是《易传》有七种十篇,但各传之间无论在文章体例还是思想倾向上,都有相当的差别,甚至同一传内也有矛盾之处,显非一人所作

二是将《易传》的思想倾向,与《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便可发现二者的思想性情不相契合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比如,从《论语》来看,孔子注重现实的伦理政治即人道方面,而罕言天道,故子贡曾感叹:不容易听到孔子对“性与天道”的论说;而《易传》则大谈天道,本天道以明人事。

此外,《易传》中的一些说法,也在孔子之后才出现。

比如《乾·彖》中有“各正性命”一语,而“性命”连用,乃是孟子、庄子以后才有的。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一人一时之作,它的出现晚于孔子,当在战国中后期

至于《史记》等所载孔门传易谱系,也历来为学者们所怀疑。

如钱穆指出:“孔门传经系统见于史者惟《易》,而《易》之于孔门,其关系亦最疏,其伪最易辨。”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易经非孔门所传?

傅斯年也说:“孔子一生未提过《易》,而商瞿(‘孔子传易于瞿’)未一见于《论语》,也成了孔门弟子了。孔门弟子列传一篇,其中真有无量不可能的事。大约是司马子长(司马迁)跑到鲁国的时候,把一群虚荣心造成的各‘书香人家’的假家谱抄来,成一篇《仲尼弟子列传》。”

总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周易》,很多学者认为,其《易传》非孔子所作,易也非孔门所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