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均低價成交,土地進入低潮期?

2018年5月,地方城市進入土地政策發佈密集期,一二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量一再萎縮,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持續上行。整體來看,土地市場成交規模出現上升,土地成交的溢價率也回到高點,但受成交結構變動影響,成交樓板價跌至兩年以來最低點。

6月9日,克而瑞地產研究院公佈數據顯示,5月土地市場供應小幅回升,全國330城市經營性土地供應建築面積回升至18661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9%,但與去年同期對比來看,供應面積下跌8%。另一方面,本月供應地塊2980宗,環比上升14%,同比則下降11%。

綜合前5月數據來看,土地市場呈現成交“大小月”的走勢,4月份市場走低後,5月成交規模同環比均表現為上漲,年內1、3、5月份的成交規模相對較高,2、4月的成交則處於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從本月土地市場表現來看,整體進入“量漲價跌”的運行狀態,主要原因在於一二線城市的土地成交大幅降低,基本上進入“無地可拍”的局面,土地成交頻繁遇冷,底價成交的地塊激增。

有專業分析人士認為一二線城市地塊遇冷的主要原因包括:出讓土地性質多為商辦地塊,且對自持比例要求較高,出讓土地位置相對偏遠等。

土地出讓底價是政府根據正常市場狀況下的地價水平並考慮到一些特殊政策因素的影響,確定某宗地出讓時的最低控制價格。回顧5月到6月,多塊土地均為底價成交。而底價成交,是不是意味著土地逐漸進入低潮期,土地的遇冷,是否代表未來樓市可能會趨於平緩。

土地均低價成交,土地進入低潮期?

土地均低價成交,土地進入低潮期?

土地均低價成交,土地進入低潮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