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擁有這些行為,父母千萬別呵斥,那會坑了一個創造力寶寶!

家教智慧

臨近暑假,許多孩子又會進入培訓班開始刷題訓練,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會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按照自己的興趣在發展,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父母給他報了油畫或者其他繪畫類興趣班;例如有的孩子喜歡音樂,父母提供條件讓他自由徜徉與藝術殿堂。這些算是比較幸運的孩子,父母也知道對孩子因材施教,這是令人感到非常舒服的事。

有的父母說我也不清楚孩子的特長是什麼,孩子到底有沒有創造力也不是十分清楚,我送他去這些班很可能只是浪費錢財(因為這些班都收費不菲,畢竟創造力的東西需要有創造力的人來教)。卻是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具有創造力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父母沒有在早期覺察到孩子的創造力,那麼就會在無意間抹殺掉孩子的創造力,更多孩子早在上學之前就被破壞掉了,頂多不過保留到進學校不久,然後就會“修剪整齊”了。

孩子若擁有這些行為,父母千萬別呵斥,那會坑了一個創造力寶寶!

​所以,我們應該儘早發現孩子創造能力,並避免這種創造力被抹殺。父母發現越及時,並且認同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這一方面有所發展,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接下來,分享一些具有有創造力的孩子的特質,父母留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擁有這些細節:

與眾不同,出奇制勝

創造力高的人,非常有活力,他們具有豐富的知識,能從常態的測驗中找出與眾不同的方案。有創造力的孩子不會墨守成規,只要認為行得通的方式,都會嘗試,即使兩者之間毫無關係,也會想出與眾不同的組合方式。他會把花瓶裝滿水當放大鏡(藉助水的花瓶裡凸透作用)、用紙巾蘸水當筆在桌面上寫書法(迅速找到不同物品之間的共同之處),善於轉化。

超出預料的“創意產品”

生活中有出其不意的創意行為,也是具創造力的孩子的基本特徵之一。例如:他會將自己學習的語彙、文字組織成故事、兒歌,來個性化的記憶,而這一點並不是別人教他的,而是他自發的,這就是創造力。記得有一次,我兒子在本子上畫了一些奇怪的符號,然後告訴我這裡面是一個故事,但是我看不懂,需要他翻譯,他得意地慢慢講給我聽,很有邏輯,也有趣。當時兒子大概只有5歲,後來我們鼓勵他創作,自由的想象,後來堅持了兩年的童話創作,這大概是創造力的表現之一。如果我們當時呵斥他,畫的什麼亂七八糟玩意,那麼他就會不再有興趣和我們交流了。

孩子若擁有這些行為,父母千萬別呵斥,那會坑了一個創造力寶寶!

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

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地發問,不斷的探究,在很小的時候養成了善問的習慣,還常常在家裡拆拆玩具,饒有興趣得坐幾個小時做他的小試驗、小發明。這些細節是那些有創造力的孩子特質之一,我們在生活裡會發現有些孩子老是追著大人屁股問:“這是為什麼呀”“這是什麼呀”而有時候大人會不耐煩,這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方式,如果確實不知道“鐵塊為什麼會沉在水底,木頭卻浮在水面?”父母也要擺出自己也很好奇的樣子一起和孩子探究,而不能簡單粗暴的制止孩子的問題,並讓他感到厭倦。

我記得兒子小時候問過一個問題“三峽水庫是什麼呀?”,那是正好是夏天,在老家的院子裡,我們一起搭了一個三峽的模型,用泥土堆成一條峽谷,從地勢高的地方慢慢放水,水沿著“峽谷”慢慢流向“下游”,這時候我感覺到兒子明顯眼前一亮,他立刻在峽谷之間扔了一捧土,我在上游繼續放水,慢慢水遇到中間的土,就會上漲,慢慢形成一個湖面,兒子在堤壩上用一根蘆葦杆從底下穿一個洞,升高的水因為壓力釋放噴射而出。實際上這個就是三峽水庫的自制模型了。兒子通過追問,操作,觀察,思考,基本上理解了這個問題,而那時他可能只有一年級。

孩子若擁有這些行為,父母千萬別呵斥,那會坑了一個創造力寶寶!

觸類旁通,思維流暢,善於遷移

在科學史上,具有創造性思維、善於洞察事物之間聯繫的人,其創造力是相當大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為什麼有些重要的科學理論往往是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的人提出來的呢?”正是因為他們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能用新的方法去看待已有現象之間的關係,從而發現許多連專家也尚未發現的聯繫。

擁有創造思維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強的直覺能力,他們可以突破思維定勢,很少受那些條條框框的束縛,能夠在一些複雜問題面前,迅速找到最簡單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他不一定能說出系統的思路,但就是他解決了問題,如果你在日常的陪伴中,看到一群孩子玩,而有一個孩子常常可以異於常人的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孩子的創造力指數一定高於其他孩子。例如古代的司馬光砸缸算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在其他孩子忙著找梯子或者找大人,他們的思維是“只有人離開水才可以活”,而司馬光當時的直覺是“讓水離開人,也就救了人”,這就是創造思維。

當然僅僅這樣羅列是無法窮盡那些創造力孩子的所有的表現的,這裡有一個原則需要說明:父母在日常生活裡要做個有心人,我們說的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和孩子在一起時,能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問題得到父母的認真回應,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生命活力,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