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抢救室中医生正在抢救一名年轻小伙,电击除颤、心肺复苏、肾上腺注射,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半小时的抢救,最终连接小伙的心电监护仪还是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变成了一条直线。

小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待朋友小吴情绪稳定后,医生说:现在年轻人突发心肌梗死的概率越来越高,且最佳抢救时间非常短,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术,前后时间在1小时以内,时间越短越好。

医生提醒:身体这3处疼,不能忽视,很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1,上腹痛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胃肠不适主要表现有上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与胃病非常相似。

但记住,没有摄取特殊食物时,且胃痛伴有放射性,一直到肚脐等部位,要警惕心梗。

2,牙痛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心更引起的牙痛,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大约3-4分钟就能缓解,但会呈现间歇性发作,且疼痛时间会越来越长。

这种疼痛与正常的牙痛有却别,但也很容易被忽视。

3,背痛或肩周痛

若突然发生背痛或肩周痛,甚至觉得胳膊抬不起来。这种现象除了是太累或坐太久导致,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之一。

此外,身体出现以下几个症状时,也可能是心梗前兆!

1,胸闷,多伴随心绞痛;或活动时心慌气短。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2,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机型左心室症。

3,发病数日前,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有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诱发年轻人突发心梗,主要有4个因素:

1,吸烟过多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增大患心梗的危险。

吸烟还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诱发心梗。

2,过度劳累

年轻人多数都是脑力劳动者,因工作原因经常加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这种没有规律、过度劳累的生活,易使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梗。

3,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年轻人的生活主流之一,但过多饮食会诱发心脏血管急剧收缩,,发生痉挛,也会诱发心梗。

4,压力过大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往往集中在一起,而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易诱发心梗。

保护心脏,做好“4件事”!

第一:清淡饮食,三餐规律

饮食清淡,保证一日三餐规律,注重营养搭配均衡,这样利于机体吸收更多营养,维持机体正常运行。

每顿饭控制好食量,远离高热量食物,如油炸类、甜食类、腌制类等,同时每顿饭最好控制在八分饱。

注重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酸的摄入,防血栓,保护血管

现代研究发现,α-亚麻酸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胆固醇,同时增高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血管的畅通,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每天食用5ml苏子油即可补充人体所需的α-亚麻酸,其α-亚麻酸含量在67%左右。

第二:重视“三杯水”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喝水能补充体液,还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防血栓形成。

1,清晨空腹一杯水 。经一宿机体代谢,身体流失大量水分,而清晨洗漱后,大口喝一杯温水,能很快的稀释血液,冲刷肠道,促进粪便排出。

2,睡前1-2小时一杯水 。睡前一杯水主要也是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

3,白天喝水很关键,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 。

建议喝水时,放些茶,能清理血管内垃圾,还能降低血液中血脂的作用。

如绿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压高凝状态,预防动脉硬化,软化血管。

与蒲公英、桂花搭配制成蒲公英绿茶 ,每天饮用,降脂效果更好,还有消炎、去火的作用。

蒲公英有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又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具有很好的消炎、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能改善体内炎症情况。

且蒲公英去火效果很好,性寒,对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嗓子疼痛很有帮助。

第三:戒烟限酒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烟 、酒 都是血管、心脏的“大敌”。戒烟,利于身体健康。香烟不仅伤害血管,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各种癌症等。

而适量喝酒,利于血液循环,切记控制好酒精摄入量。建议男性的酒精性不超过15g,女性要更少。

第四:适量有氧运动

不能忽视的心梗,小心要人命,主要体现就在这几点

提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

有氧运动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方式,并避免过度锻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