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些行爲,或有戀母情結!父母只須這麼做就會有安全期!

家教智慧

昨天關於戀母情結的文字上線之後,得到不少父母的關注,也有父母留言自己並不確定孩子是不是有這樣的傾向,因為孩子出生後,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佔絕大部分,孩子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麼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節,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會逐漸減弱。

那麼,孩子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會初步判斷可能存在戀母情結呢?

這裡羅列一些現象供參考,當然真正的過度戀母危害會在成年以後顯現,小時候並不會出現太直接的損害,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或有戀母情結!父母只須這麼做就會有安全期!

稍不見母親就大哭大鬧,撒嬌任性,為所欲為,甚至衝動毀物,亂打亂摔,直到見到母親,滿足其心理需求才肯罷休。只認母親且高度依戀,而對其他人,甚至自己父親也不愛不理。

當其他人教育批評他時,會表現出嚴重的任性和暴怒行為,只有得到母親哄勸,情緒才能平復。

再大一些的幼兒,當母親不在場時,自行玩耍,情緒尚稱平靜,一旦母親來臨,立即撤矯吵鬧。“無法無天”,甚至搞衝動性破壞,任你勸說哄騙都無效。哪怕在一些公共場合,也無法收斂其不良的行為,使父母束手無策。

其他表現尚有:睡覺一定要與母親同床同被,入睡前必須有母親觸摸哄騙,對任何人都無理取鬧,特別是母親在場,這種任性撒嬌行為越演越烈。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或有戀母情結!父母只須這麼做就會有安全期!

心理高度不穩定,任性衝動,缺乏自制自控的心理能力,教育困難,不利於良好心理品質的培育。

高度的以自我為心,脆弱無能,精神衛生水平低下,日後容易誘發諸多不良行為和心理障礙。

阻礙心理發育和心理發展 。

更嚴重的後果是社會適應困難和導致較嚴重的學習障礙。

如何控制和消解這樣的戀母可能性呢?

1、疏遠但不要突然離開。

媽媽不要覺得孩子反正自己會玩,或者反正他睡著了,發現媽媽不在哭一下就好了,這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賴媽媽的心理。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或有戀母情結!父母只須這麼做就會有安全期!

2、與家人或保姆同時照看寶寶

媽媽可以離他遠一點或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讓他看到你。

3、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這當然需要爸爸的幫忙,爸爸更多地帶孩子玩遊戲,夜讀繪本故事等,如果有一個大致的量化指標的話,可能更形象一點。過去媽媽和孩子在一起例如有90%的時間,那麼現在爸爸可以分走其中30%的時間、還有30%的時間給其他人,如小夥伴或者爺爺奶奶,讓孩子逐漸適應與其他人相處。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或有戀母情結!父母只須這麼做就會有安全期!

4、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

不要太過封閉的房間帶孩子,如果一天到晚就在一個房間裡面,孩子本身會封閉得多,父母要經常一起經常帶孩子到公園、遊樂場、兒童樂園等人多的地方,孩子會自然而然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減少對媽媽的依賴。

5、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合作

孩子平時玩的時候,主要是一個人或與媽媽一起玩,有的媽媽會辭掉工作照顧孩子,這雖然可以有效地促進親子關係,而弊端就是孩子長時間只和媽媽在一起,會比較單一。平時,媽媽可以把兩個人的遊戲設計為多人遊戲,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合作。比如兩個人的傳接球遊戲,可以設計為三人、四人傳球,讓爸爸和其他人也參與進來。

當然也不要過度在意戀母情結,因為絕大部分孩子會有一個適度的戀母情結,不會對生活造成困擾,只有一些深度的戀母情結的人才會在成年以後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遭遇到挫折,需要父母引起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