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最要緊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知道嗎

人身難得,這個人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金剛經》講無我,涅槃四德卻是“常樂我淨”,這是不是矛盾呢?

這個問題很重要。

人身難得,最要緊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知道嗎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為什麼《金剛經》講無我。

我們都知道,《金剛經》中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講“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心經》告訴我們“無眼耳鼻舌聲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很多人都會問,明明是有,怎麼說無呢。

但是知道是佛講的法,又不能說不對,心中疑惑不解。其實,在我們的境界中確實是有,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這是事實。這一切都是真的,沒有錯。

那麼在誰的境界中沒有呢,在誰的境界中是假的呢?

在佛的境界中沒有。其實說佛的境界也不對,準確點說,是在實相中沒有。 那麼什麼是實相呢?這是佛法中最關鍵的一個詞,我們熟悉的《金剛經》講的就是實相,《心經》講的也是實相。

實相到底是什麼呢? 實相是吾人的本來面目。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的佛性,是如來。是真我。是涅槃境界。是常樂我淨。

實相是什麼樣子的呢,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對梁武帝說:“廓然無聖”,彌勒佛說:“淨無諸佛”,佛說:“是故空中,無眼耳鼻舌聲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南嶽慧思大師說:“天不能蓋地不載,無去無來無障礙。 無長無短無青黃,不在中間及內外。 超群同眾太虛玄,指物傳心人不會……”

大家看一看,這些對實相的描述中,每段話是不是都在反反覆覆的講“無”。無的是什麼呢,是一切差別對待,一切相對。實相中,無聖無凡,無佛無魔,無長無短,無青無黃,無內無外,無根無塵……

實相就是無相,無一切相。 這些對實相的描述是不是就是實相呢?不是。這些描述只是指向實相的手指。不是真正的實相。

究竟說來,實相是無法描述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舉心即錯,動念即乖。” “聲前一句, 千聖不傳” ,這些語句都是在告訴我們實相是言語說不到,思想想不到的。

總之,一切皆非,只有這樣,才能有少許契入。

人身難得,最要緊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知道嗎


有人要問了,既然說不到,那三藏十二部經教在講什麼呢?

佛講的法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方向,所謂標月指,我們能看到的佛法、經律論,只是手指,而不是手指指向的月亮。月亮才是實相。

所以說實相無相。既無相,所以《金剛經》講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心經》講“無眼耳鼻舌聲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說到這兒,可能有的人會說,這也太玄了吧,佛法也太難了。這實相怎麼去會啊。

其實這又誤會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實相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是我們自己。

一切都是實相所顯,所變化,所作用。所謂“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你所眼見的耳聽的這一切,玄嗎?這就是佛法,就是實相。

有人可能要說,你不是說實相無相嗎,對,實相無相。但是這個無相卻能顯一切相。

我們只見到他顯的相,卻見不到這個能顯相的無相。就像大海波濤洶湧,我們身為波濤卻不知道自己本來是寧靜的大海。波濤不知道自己是寧靜的大海所顯。就像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實相所顯,自己本身就是實相一樣。

怎麼見到這個實相呢,有句經文說,“歇下狂心,即是菩提。” 就一個“歇”字,學佛要做的功夫其實就這一個字。妄念歇下來,實相現前,認得自家本面,大事已畢。接下來悟後起修。

講了半天,其實講了一個無我的原因。因為佛親證了實相 ,他出世告訴我們不要再被假相、幻相所迷,佛在《法華經》中告訴我們,我們本來不是乞丐,只要我們親證了本來,就會知道自己本來毫無欠缺,具足一切。

因為實相是無我的,無一切相的,這個實相才是真相。 所以經中經常說這個世界是假的,是虛幻的。

這是一個什麼角度呢?是一個實相的角度。在這個角度上看,那麼,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佛告訴我們,應做如是觀。

在凡夫位,沒有佛的角度,所以看《金剛經》很難啊。怎麼可能理解實相呢。他沒有聽人家講過,更沒有親證過。但是我們很多人就是相信佛。相信佛講的一切法都是對的。所以我們聽經聞法,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面講了無我,那麼涅槃境界所展現的“常樂我淨”,怎麼又有我了呢?這是不是矛盾呢?

——不矛盾。

上面講的“無我”,是指實相中沒有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感覺到的這個身心。

那麼實相是不是就是空無所有呢,斷滅空呢? 不是。這個實相既是吾人的真我、佛性、自性,怎麼會斷滅空呢,他是妙有真空。是能生萬法的空。

我們來看看,六祖大師是怎麼描述它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這裡的自性即是實相,即是涅槃,即是“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是大乘涅槃與如來法身所具足的四德。又稱涅槃四德。

大乘佛教認為,人一旦證入實相, 即證入涅槃,就會具有真正的常樂我淨。

因為涅槃的體性有四種功德。恆常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德; 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德; 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變易,名之為我德; 解脫一切垢染,名之為淨德。

常樂我淨之我,是主是依,這裡即是有我,只是這個我,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身心。是無形無相遍一起處的,說他無,能現一切相,說他有,你看不見,摸不著。

禪宗講,無心便是道,這兒的意思是說,你把心歇下來,便能與道相應,當下即是佛,即是涅槃境界。

因此,無我和有我並不矛盾,佛教講的無我處,即是有我處。前一個“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身心之“我”,後一個“我”是佛性之“我”。是“常樂我淨”之我。無我即是有我,有我即是無我,這才是佛法的真諦。

但是,只有當我們離開這些語言文字,離開一切妄想,在言思不及處,才能契入實相。

人身難得,最要緊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知道嗎


就像元音老人經常講的,一念斷處,叫你回光一照,這是什麼,當下見性——

此時,身心世界化空,無我亦是有我,有我亦是無我。那個我即是迥脫根塵的,無形無相的,無能無所的,遍一切處的,不生不滅的,能生萬法的……

這正是吾人的本來面目。

先認識再證到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應該是我們人生中最要緊的一件事,這在禪宗謂之明心見性,在淨宗謂之花開見佛悟無生,在密宗謂之證人悉地。

但上文所述皆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我們應當在無所見處,會月忘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