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造成信貸逾期的不僅有風控

謹防信貸員道德風險

一、案例

2015年某銀行受理了一筆鋼結構企業續貸申請,金額3000萬元,房產抵押,三年前已開展合作,為異地客戶。評審人員在受理資料時發現,調查報告中呈現的經營狀況較好,企業利潤及現金流均很樂觀。然而,鋼結構行業下游主要針對工業房產需求,受外部環境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在同期均有所下滑,該客戶與行業規律不相符。因此,評審對盡調工作產生質疑,並結合自身熟悉的下游客戶直接進行了抽查,通過第三方渠道核實個別下游客戶的合同量及付款情況,果然與實際情況不符,這表明上報的經營情況存在水分。

但此時評審僅是懷疑,尚未最終確認,因為主辦信貸員的業績很好,有其他優質基礎客戶,日均存款也高達2億,之前上報的項目質量也不錯。也有可能是評審過慮了,產生了誤判?因此,評審決定與客戶經理進行電話溝通,在合理懷疑的基礎上了解其態度。在溝通過程中,評審發現客戶經理極力陳述客戶經營狀況良好,且在評審反應客戶經營狀況不符合行業常規時,客戶經理反應過激(可能為心虛),但是也不能正面回應,只是以評審對行業不夠了解進行反駁搪塞;當評審提出適度壓降1000萬(客戶既然好,還一部分總是可以的),客戶經理極度敏感,強調一旦壓縮,客戶就會尋找其他銀行來續做全部還清。客戶經理的此種狀態不符合評審對其的一貫印象和認識。種種跡象表明:該項目值得進一步懷疑。

因此,評審決定重新進行實地調查。到了車間發現,生產經營雖然正常,但存貨、應收賬款難以核實得很清楚,稅控系統相對於去年有下滑,存在大量未開票訂單,但是銀行流水不足,雖然拿出了大量承兌匯票的收票開票記錄,但是存在空轉嫌疑,仍然無法說清原由。企業實際控制人對評審人員百般殷勤,在晚餐期間勸酒頻頻,並帶有美女公關行為。評審產生強烈直覺:客戶經理和客戶的關係很不一般。

評審覺得此項目風險較大,決定提前向銀行行長彙報。行長較為重視,銀行動用自身關係向當地同業瞭解企業情況,同時通過特定渠道瞭解客戶經理與該客戶的認識歷史及私人關係。最終,明確判斷客戶經理道德風險存在問題:一是瞭解到客戶經理常常和老闆打牌,關係過於深入;二是客戶經理與老闆存在合作投資的行為;三是前期貸款歸還存在客戶經理輔助過橋資金嫌疑;四是企業老闆前期存在對酒店的隱性投資,資金固化明顯,存在民間借貸,資金鍊緊張,當地銀行同業並不願意介入。

為了穩妥確保貸款安全退出,銀行通過紀委與客戶經理進行了談話問責,併成立專項工作組與客戶進行談判,啟動了重新調查工作,最終在壓縮500萬後完成了對客戶的風險重組。

二、道德風險的成因分析

從上述案例看,由於客戶經理和企業產生了高度的利益捆綁,致使在面對客戶經營狀況出現不利變化時,客戶經理無法堅持客觀理性的態度,反而傾向於對風險進行粉飾和掩蓋。客戶經理作為銀行工作人員,也是第一道風險防線,本應盡最大努力保護銀行利益,卻因為利益衝突沒能堅守自身的職業操守,最終劣變為“客戶的經理”。

目前的經濟下行期,更容易誘發員工道德風險。總體來看,道德風險的主要成因如下:

1、人性本“私”,在信貸業務辦理過程中可能誘發利益輸送行為

企業在經濟下行期融資環境惡化,融資可獲得性變差,為了成功獲取融資,部分企業把向銀行員工輸送利益計入其融資資金成本(經驗數據為1%-2%),嚴重考驗銀行員工職業操守。由於人性本“私”,人性的弱點往往誘發道德風險。由於銀行內部人員的配合,使得企業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銀行的制度和流程,進行突破銀行的風險防線,最終造成風險損失。

2、銀行考核激勵模式殘酷,部分客戶經理因考核壓力誘發道德風險

近年來,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競爭日趨激烈。客戶經理作為市場化的考核主體,往往承受巨大的考核壓力,其業績水平不僅決定其薪酬福利,更直接影響到其能否轉為正式員工。如筆者所在銀行的對公客戶經理,必須完成至少5000萬年日均存款方能完成轉正。由於經濟下行期優質資產稀缺,客戶經理考核壓力加大,為了使上報的授信項目獲批,存在主觀上掩蓋項目風險的動機。此外,部分客戶在續授信中已出現一定的風險信號,但由於授信退出將直接影響客戶經理考核成績,部分客戶經理也傾向於掩蓋風險信號。

3、銀行的內控體系不到位,未能實現有效的監督制衡

銀行內控體系對道德風險管控具有重要作用。“雙人調查”、“審貸分離”等是信貸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最基本的銀行內部控制措施。但是,在信貸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基礎環節(如:面籤核保)存在不規範操作,致使為道德風險滋生創造空間。我們必須承認:人性存在弱點,在沒有有效監督制衡的情況下,道德風險更容易發生;反之,如果內部控制體系到位,將大幅度降低道德風險滋生的空間。

三、防範道德風險措施建議

1、警鐘長鳴,教育引導(不會幹)。做一些主題培訓宣講,通過合規教育警鐘長鳴。一般來講,經歷過不良貸款和風險事件的人相對成熟審慎,一般不會鋌而走險。

2、完善規章,規範操作(不能幹)。堅持信貸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則(如雙人調查、四眼原則)落實到位,從體制機制上予以保障。

3、檢查監督,嚴肅處罰(不敢幹)。對於出現道德風險苗頭的客戶,儘早問責處罰,防範於未然。

4、銀行要高度關注客戶經理中的高危人群(業績困難的、業績大幅增長的、業務能力弱的)。

5、高度關注項目的營銷來源渠道,對依託第三方渠道推薦的要高度防範。

6、關注客戶經理八小時以外的生活狀態,朋友圈、交際圈。

7、銀行做好客戶經理的“家訪”工作,及時為員工排憂艱難。關注客戶經理的家庭生活變動情況,家庭和諧帶有子女的一般不會冒險。

總體來看,在宏觀層面,要從體制機制建設完善著手,有效減少滋生道德風險的土壤;在微觀層面,要關注具體業務、具體人,通過存在道德風險苗頭的業務或客戶經理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降低道德風險對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衝擊。

企業相關公章風控案例

一、銷售人員“遠離”企業印章

案例:王飛曾任華科公司銷售部經理,離職後曾依據市場人員年度銷售任務書多次要求華科公司支付20萬元銷售提成。華科公司認為,為方便聯繫業務,銷售人員長期持有公章,市場人員年度銷售任務書是王飛偽造的,不同意支付20萬元的銷售提成。雙方發生糾紛,對簿公堂。法院審理後認為,華科公司並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市場人員年度銷售任務書上的公章系偽造,故法院判令其向王飛支付銷售提成20萬元。

法官提醒:現在部分企業在辦理銷售業務時,為方便外出開展業務的銷售人員使用公章,往往允許公章外借使用。在公章外借的過程中,失去了對公章的有效監管,銷售人員可能利用加蓋公章牟取不正當利益,給企業帶來了法律風險。因此,為了避免法律風險,企業應儘量少讓公章“外出”,外籤合同可返回公司蓋章。如確實因為業務需要外借公章,企業也要多長個“心眼”,做好印章使用的審批、以及使用、回收登記,做到次次使用次次登記,登記事項明確,使用完畢立刻交還。同時可以安排兩名以上員工共同使用,以避免產生法律風險。

二、空白文件加蓋印章須謹慎

案例:劉某經營著一家企業多年,近日,他收到一張法院傳票。原來,劉某曾為方便結算,將一張蓋有公章的白紙交給供貨商。供貨商在這張白紙上打了一份結算單,多算了15萬元貨款。法院認為,由於印章是真實的,先蓋章還是先打印文字並不影響結算單的法律效力,劉某應該支付15萬元貨款。

法官提醒:部分企業為了方便開展業務,往往會將預蓋公章的空白紙交給他人。一旦企業與其產生糾紛,這些預蓋公章的空白紙就會被他人惡意利用。而且進入法律程序後,如果企業不能舉出有力的證據反駁,承擔不利後果的風險非常大,甚至直接導致企業敗訴。故法官提醒企業對預蓋有企業公章的空白紙張、空白介紹信要嚴加管理,提供上述空白材料時,應在材料上寫明用途,待審閱後再蓋章。對申請蓋章的材料要本著審慎的態度予以審核,樹立“蓋章謹慎,減少風險”的意識,促進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三、廢棄印章及時銷燬

案件:農康公司於2009年9月變更名稱為興業公司,其原有的印章由興業公司保管。2011年5月,聯盛公司將興業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興業公司支付貨款11萬元,並向法庭提交2009年11月簽訂的買賣合同一份,合同上加蓋的是農康公司的合同專用章。法院審理查明後,認為興業公司應當對名稱、印章變更前的農康公司對外債務或法律義務承擔法律責任,判令興業公司支付貨款11萬元。

法官提醒:企業名稱的變更並不影響變更後的公司承擔原公司的債務,蓋有原企業名稱印章的文件對變更後的公司依然具有法律效力,故法官提醒企業,對原企業名稱印章應當妥善保管,可以明確保管人,必要時可以對該印章進行銷燬並登記備案,以降低法律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