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智能家居生態打造已經成為各大巨頭新的戰場,而隨著亞馬遜Echo、Google Home等產品的重磅發佈,家庭語音助手成為智能家居新的熱土。國內各大公司紛紛出手,去年到今年發佈了多款主打家庭智能語音中心的設備,例如小米小愛,天貓魔盒,小度在家等。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Amazon Echo(右) 和 Google Home(左)

家庭智能語音中心為何成為巨頭必爭之地?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個羊毛出在豬身上的行業,而互聯網利益衡量的標準之一就是用戶流量。從早期的門戶網站,到今天的微信、手機百度,用戶習慣從PC轉向智能手機,時代的變化體現在了用戶行為習慣的改變上,而不變的則是各大互聯網服務商對流量入口的爭奪

當前,智能手機已經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用戶,臺灣媒體曾經驚歎過,說國內的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市場早已跳過PC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農民們都在拿著智能手機討論國家政策方針和時事熱點。中國近些年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度上甚至超過了一些歐美髮達國家,但對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來說,如果智能手機的市場增速放慢,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會由什麼來承載?

這個問題引來了很多探討和嘗試,無論是AR、VR、MR之類的虛擬或增強現實技術,或者是AI人工智能技術都是當前各大廠商重點佈局和下注的方向。但歸根結底,

軟件技術的發展還需要硬件設備作為依託。科技以人為本,而人的天然需求無非是衣食住行,可以預見未來的智能硬件和AI技術發展都將圍繞著這些確定的方向進行。

因此,作為人們主要活動範圍的家庭住宅是未來最為明確的方向之一,自然也成為互聯網巨頭們的主要戰場,而智能語音中心就是智能家居的頭部,負責最核心的聽說和思考能力,是智能家居流量的絕對入口,因此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內巨頭誰能笑道最後?

統計顯示,2018年國內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到2020年將達到3000億的規模,如此巨大的蛋糕,必然也不是一家公司能吞下的,未來智能家居領域的競爭只會愈加激烈,在此領域內也很有可能誕生出新的獨角獸公司,面對如此巨大的新興市場,哪家公司又能笑到最後呢?

中國互聯網是一塊神奇的領域,出於各個方面的原因,國外互聯網巨頭的服務在國內並不具有競爭力,未來智能家居的市場必然也是國內各大互聯網服務商佔據主要地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3~5年,智能家庭中心將仍然是以BATM等巨頭為主,多家創業公司為輔的群星閃耀。根據筆者在互聯網行業多年的淺薄經驗,對未來國內智能家居市場有一個粗略的排序,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 小米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小米AI音箱

小米作為國內最大的智能設備產銷平臺,號稱頭號智能雜貨鋪,在國內已經聚集起了一大票米粉。對小米來說,完善的智能設備生態鏈是其最大的屏障。目前,小米以米家為品牌的智能產品已經包括從冰箱洗衣機掃地機器人到插座燈泡以及各種傳感器的大量完善的智能家居產品,幾乎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

近幾年來,小米一直在提升智能家居生態的整合能力,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米家為核心,以小米IoT開放平臺為支撐的智能家居航母。但在小米AI音響發佈以前,這艘航母並沒有明確的方向指引,玩家也主要以米家APP來控制實現各種智能化場景。小米也意識到了這種問題,未來智能家居的流量入口不會是一款手機APP,因此小米需要一個能說會聽會思考的大腦來支撐龐大的航母。小米AI音響應運而生,隨之很快發佈了小愛音響mini。

小米有生態鏈和設備數量的巨大優勢,但其核心劣勢是AI技術和內容。作為支撐智能音響的最核心的AI技術,小米此前並沒有太多投入;同樣,作為具名硬件生態鏈公司,小米也缺乏互聯網內容生態,沒有足夠的音視頻和知識圖譜深度。

但小米之所以排在第一,是因為AI技術和互聯網內容都是可以通過砸錢解決的,而智能家居生態的建立卻並不是錢能決定的。

個人認為,百度一直是一個被低估的公司。百度搜索曾經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入口,百度也具有國內最頂尖的互聯網人才,然而時至今日,百度竟然沒有拿得出手的移動互聯網拳頭產品,已經混到了被後面的互聯網服務商叫囂著滾出BAT三巨頭的地步。但目前的趨勢來看,百度在對未來技術的佈局上確實國內最為激進的。從美國華人工程師的代表陸奇加入百度以來,百度下重注佈局AI和無人車技術,特別是AI技術已經走在了國內公司的前列,儘快這些技術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小度在家

近期,百度發佈首款可視智能音箱小度在家,據說是李彥宏親自給用戶砍價,從1599降到599元,不管其中的噱頭,就產品本身而言,還是可圈可點的。這也是一個百度進軍智能家居領域的重要信號,下一代互聯網入口,百度不甘平庸。

百度最核心的優勢還是AI技術,在語音交互、深度學習等方面,百度的技術積累是國內領先的,同樣也是投入最大的。其次,百度具有國內互聯網企業裡最全面的內容生態。視頻方面,有國內頂尖的愛奇藝提供正版內容;音樂領域,有百度音樂的海量歌曲庫;作為搜索起家的公司,以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地圖以及百度貼吧等內容數據構成的知識圖譜更是國內首屈一指。

然而,作為智能家居生態的後來者,永遠繞不過去的就是如何整合雜亂的傳統家電市場,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百度的做法是基於DuerOS的AI開放平臺,接入各個智能家電或設備供應商,以積累生態力量,目前已經與海爾、海信、TCL等多家企業合作。這種打法從目前看也是唯一的選擇,相對小米生態,DuerOS更為開放,但也意味著百度並不會有對合作企業足夠的影響力。

綜合考慮,未來百度在智能家居行業也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看如何突破生態佈局。

3.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一直是互聯網行業舉足輕重的力量,憑藉著淘寶和支付寶構建了to C消費領域的絕對優勢,而馬雲在戰略佈局上也顯示出了高出其他幾個老闆的眼光,無論是阿里雲還是菜鳥網絡,都是改變行業市場局勢的存在。因此,在智能家居領域,阿里也不甘落後。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天貓精靈X1

去年,阿里推出了首個智能家居核心:天貓精靈,並在雙十一期間將智能音箱的價格殺到了99元。憑藉著強大的銷售推廣渠道,天貓精靈也因此成為首個銷量破百萬的智能音箱產品。此後,推出更為小巧的精靈M1,也賺足了眼球。

展望智能家居領域,阿里的核心優勢是具有龐大的用戶體量,並且掌握這些用戶的衣食住行數據。無論是消費習慣、信用體系以及位置和出行信息都使得阿里在用戶畫像方面比別家公司更為精準。作為智能家居的核心,主要服務用戶的衣食住行,而阿里則具有打通用戶線上線下衣食住行消費的能力。另一方面,作為互聯網巨頭,在AI技術方面的積累也較為領先,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內容生態,也有優酷、微博、UC、高德等數據來源,足以提供大量的內容支持。

阿里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阿里智能目前並不是阿里的主要投入,在生態上佈局也較為緩慢,面臨著與百度同樣的問題。而更為致命的是,無論從內容或者AI技術上看,阿里與百度相比都不具有優勢,因此這也是將阿里排在百度後面的原因。當然,如果阿里提高智能家居佈局的優先級,大量砸錢投人,未來局勢或許會更具前景。

4. 其他公司

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騰訊一直的核心還是其社交產品,圍繞微信構建超級APP平臺,目前對智能家居無論是生態還是產品的佈局都很少。但騰訊由於具有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流量入口,並且在人脈關係上獨享海量數據,因此未來潛力也是巨大的。去年曾經有傳言騰訊會推出智能音箱產品,但後來跳票了,而近期終於確定將於4月20日發佈騰訊聽聽音響,正式加入智能家居肉搏戰。騰訊有巨大的開發者力量,也擁有國內頂尖的產品能力,以騰訊的號召力,未來必然也會佔有一席之地。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騰訊聽聽音箱

電商巨頭京東也已經開始佈局,畢竟作為國內版Amazon,京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京東主打出來常見的智能助手外,還特別強調了京東購物的打通體驗。畢竟京東本身在AI技術上並沒有優勢,而內容生態也要依靠其他服務提供商,因此只能將購物體驗作為核心賣點之一。但畢竟對一部分京東鐵粉有一定吸引力,將來圍繞自身優勢再攜國內最大3C銷售平臺之力整合國內智能家電支持叮咚音響,在生態構建上也具有足夠的潛力。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爭白熱化,國內巨頭誰能笑到最後?

叮咚音箱

其他國內廠商,如喜馬拉雅、出門問問等公司為代表的眾多服務商基於自身內容或技術的優勢,也在智能音箱產品上有所發力,深度整合自身資源打造產品。但這些產品畢竟受限於平臺,定位更多是小而美的小眾產品,服務產品已有粉絲打造的生態,因此未來發展前景並不明確。

因此綜合來看,未來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家庭智能語音中心的入口之爭,最終將是3+X的格局。以小米、百度、阿里為核心,其他產品作為補充的市場格局短期看來不會有太大變化。作為消費者,市場良性競爭最終將帶給我們更好的產品體驗和終端價格,因此,未來智能家居時代值得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