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刮涼粉

三伏天常常讓人沒什麼胃口,唯有“辣的、酸的、涼的”能挑逗人的味蕾。有什麼食物符合這一要求呢?當然不少,比如刮涼粉。

長沙縣的刮涼粉一般都是一個小櫃檯或者是一個小攤,只要你停下腳步點上一份,攤主就會麻利地握起鏤空的小勺子,在涼粉上小心翼翼刮將開來,刮出一條條細細的、滑滑的圓粉絲。接著,攤主迅速地用筷子將涼粉絲摞到小碗裡,撒上各種佐料,綠綠的蔥花、紅紅的幹辣椒粉,把白白的涼粉裝點得像一朵嬌豔欲滴的鮮花。末了,攤主再朝涼粉裡澆上兩滴麻油,那叫個“噴香”。

刮涼粉是長沙縣街頭常見的一種大眾小吃,由涼粉調製,主要調料有醬油、麻油、香油、蔥等組成,根據個人喜好的不同,可以輔以生薑末、食用醋、幹辣椒粉(或酸辣椒漿)。

製作刮涼粉的主要原料是綠豆,輔料有麻油、醬油、醋、熟芝麻、蒜、味精、食鹽等,用涼開水將豆粉或澱粉化開,調成糊狀;把鍋裡的水燒開、把調好的糊糊倒入鍋裡、邊倒邊攪,要攪得很稠;最後倒在乾淨的園盆子裡,涼冷後,把它反扣出來,再用佈滿洞洞的涼粉刮子,一下一下的刮成條,裝到一次性的透明塑料碗裡,加上生抽、辣椒等佐料,灑上蔥花、酸豆角、碎蘿蔔,一碗酸辣可口、清涼爽滑的刮涼粉就大功告成了。

長沙縣街頭的涼粉攤子總不會少。白嫩光滑、如玉如緞的涼粉,像一座小小的堡壘,端正地放在紗籠或玻璃櫃裡,旁邊擺著醬油、醋、麻油、小蔥、蒜末水、榨菜、幹辣椒粉等調料,散發著誘人的光芒。這些刮涼粉,常常能勾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人的味蕾裡恐怕是藏著精密如DNA檢測儀一樣的解碼器,遇見一見鍾情的美食,便會自動儲存,成為日後魂牽夢縈、回味無窮的永恆記憶。晶瑩剔透、滋味妖嬈的刮涼粉就是長沙縣人念念不忘的風味小吃。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民間美食之刮涼粉和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

油亮糯軟的糖油粑粑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凝聚著回憶裡家鄉的甜。火宮殿的“軟粑粑”和李公廟的“硬粑粑”是最地道

“軟粑粑”的製作歷史約六十年。先把鍋燒紅,用水刷乾淨,再把糖放進鍋裡炒溶,等糖有糊香味的時候,放水燒開備用。糖水甜度適中,有微弱的焦香味,這就是糖油粑粑的關鍵一步。接著,把糯米粉用水調勻,搓成圓餅狀,將先做成的糖水用大火燒開,再把糯米糰子放進去,小火慢熬,湯熬幹了,再加入備用的糖水。這樣熬出的“軟粑粑”甜糯香軟,十分爽口。等到熬第二鍋糖油粑粑的時候,可以糖水中加入片糖,以保持糖油粑粑的甜味和金黃色澤。

“硬粑粑”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油中放糖,把揉搓好的糯米糰壓扁、入鍋,炸到滋滋作響。等糯米糰子浮在油麵上,就可以撈出鍋,將油瀝乾就可以了。走在長沙縣的街頭巷尾,有很多製作糖油粑粑的“草根”高手,他們用上好的白麵、精油、蔗糖做粑粑,同時摸索出一些特別的竅門,加多少的糖,燒多大的火候,炸多長的時間,心中都有把握,這樣保證炸出來的是“硬粑粑”,每一個都是地道的家鄉味道。

新鮮出鍋的糖油粑粑金黃脆嫩,正入火候,熱氣騰騰,吃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燙著舌頭。所以吃糖油粑粑時不能狼吞虎嚥,一掃而光,而要講求慢條斯理,悠著樂著,一點一點的吃,一點一點品嚐。平時生活中,你不妨會看到人們常買上一碗糖油粑粑,一路逛街行走,一路慢慢品嚐。他們把所有的心思都傾注在粑粑上,先用嘴巴輕輕吹散粑粑上的熱氣,然後用筷子翻動著小碗內的粑粑,再用舌頭小心地舔舔粑粑,最後才一小塊一小塊地吃著,慢慢地嚼著,嚼著……把粑粑的甜味、香味一股腦兒地、悠悠地吞進肚裡,讓腸胃溫和地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