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對於近代疆域拓展做了很大貢獻

咱們中國目前的疆域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陸上鄰國分別是俄羅斯、蒙古、朝鮮、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老撾、越南。海上鄰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

清朝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對於近代疆域拓展做了很大貢獻

中國周邊國家


這若干個鄰國之中有很多都是近代中國的藩屬國,比如朝鮮、蒙古、尼泊爾、緬甸和越南等,還有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琉球王國。他們是從明朝開始成為藩屬國,到了清朝末年紛紛脫離了東亞由中國主導的朝貢體系。朝貢始於氏族部落時期,弱小部落對強大部落的進貢,漢朝初期,為了休養生息換取長時間的和平,曾經向匈奴進貢和和親,漢武帝打敗匈奴後,西域地區很多政權紛紛向漢朝進貢。

到了宋朝時期,宋朝因為奉行強幹弱枝的軍事舉措,導致邊患不斷。此時期的西邊被西夏割據,北邊有大遼,東邊有高麗,南邊有大理、占城、安南等國家。這個時期是朝貢關係因軍事上的失敗,被迫與西夏,遼以及後來的金進行所謂歲幣關係。曾經中原王朝開始向周邊鄰國朝貢。元蒙時期東亞朝貢體系徹底摧毀,即至明朝,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雖曾收復安南不久後又失去 。中原王朝有重新建立起來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

清朝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對於近代疆域拓展做了很大貢獻

清朝全盛時期疆域圖

明朝是有史以來與外交建立外交關係最多的國家。明朝與周邊的日本、朝鮮、琉球、安南、緬甸、老撾、暹羅、呂宋等東南亞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還有南亞、非洲東部的一些王國建立的外交關係。在明朝初期,因為鄭和下西洋的緣故,與明朝建立外交關係,朝貢體系中的成員越來越多,但從鄭和死後,很多國家就不來朝貢了。而清朝是朝貢關係終結的最後一個王朝,它與朝鮮,琉球,緬甸,安南,老撾,暹羅等亞洲東部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與尼泊爾,不丹南亞國家也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些國家成為東亞朝貢體系中的一員。到了清朝中晚期,東西方列強逐漸打破了這種體系。


清王朝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對於近代疆域拓展做了很大貢獻。雖然後期失去了部分疆土,但比起明朝來還是有很大進步。客觀的說,滿清貴族對華夏文明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是開疆拓土倒是功不可沒。與明代相比較,滿清開闢的疆域有整個西域,內蒙大部和東北地區。清朝失去的藩屬國,會不會因為文明的復興而回歸呢?迴歸肯定不可能了,但是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強大,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向心力一定會逐漸加強。歷史不會重演,未來存在不確定性,韜光養晦,休養生息不失為明智之舉。如今我國正處於民族繁榮復興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清醒地認清自己的實力,努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用實力說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清朝雖然積貧積弱,但是對於近代疆域拓展做了很大貢獻

永樂時期明朝疆域圖


圖文整理於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