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中午时分,欧尔达西克汗巴扎的人流渐渐的多了起来。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带着一大早煮熟的粽子,来到自己的摊位前,仔细的把一百多个粽子,整齐的摆捋在一个直径约50公分的铁盘子里。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欧尔达西克汗巴扎位于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正对面的欧尔达西克路上,当地人简称其为“汗巴扎(皇宫巴扎)”——因为“来这里的人就像国王一样,所有美食都能吃到”。“汗巴扎”经营昼夜不停,以当地特色美食、民族风味小吃为主。

几年前,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的家就住在距离欧尔达西克汗巴扎不远的老城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做包粽子、卖粽子的小本生意。一锅粽子从中午卖到晚上,夜里回家包粽子,第二天早上煮熟再带到巴扎上卖。靠着卖粽子,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结婚成家,有了两个女儿,如今,两个女儿都已出嫁。2012年喀什老城改造工程开始,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和老伴搬进了当地政府分配的安居楼房里,老两口领到了政府发放的低保生活补贴每月各250元。不过,老人依然坚守着粽子的营生,一个粽子2元钱,一天能卖出100--150个,除去成本一个月的收入2000元左右。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不知道粽子的历史故事,也不清楚还有专门吃粽子的节日——端午节,只记得小时候巴扎上就卖粽子,人们都喜欢吃。老人也知道当地出产的大米做不了粽子,要买内地的江米(糯米和江米是一回事,南方叫糯米北方叫江米。);新疆不产竹子,包粽子的箬叶用芦苇叶替代。一颗红枣、一把江米包裹在芦苇叶中,经过蒸制,一样醇香爽滑,再浇上点糖浆和酸奶,便成为一道特色美食,在塔里木盆地、在新疆的巴扎上,这种新疆粽子备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中国粽子,同根同源,沿着古丝路之路在塔里木盆地绿洲中驻足、传承,一样的醇香爽滑,却又融合了各家的味道。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夜色降临,欧尔达西克汗巴扎进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灯火中腾起烟雾,各色美食的摊位前挤满了八方食客。阿不都克热木·买买提在不停地往剥去粽叶的粽子上浇上糖稀和酸奶。远处一名同样经营粽子生意的维吾尔族男子高声吆喝着:来吧,吃吧,汉族兄弟一年吃一次的粽子,我们一年四季吃……。三名来自内地的游客买了几个粽子,专门要老人多放了点糖稀和酸奶。2017年端午节前夕,这几位内地游客分享着一盘粽子,甜蜜并飘着奶香的粽子,是他们在遥远边疆品尝到的既熟悉又独特的味道。

巴扎上的粽子,浸着甜蜜、飘着奶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