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何不杀作为阶下囚的刘禅?

记忆斑驳旧时光-



司马昭究竟为何不杀刘禅?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怀帝,是刘备与甘夫人的长子,在位四十一年。刘禅自幼便多磨难,长叛坡幸亏赵云舍命相救,后来孙尚香欲把刘禅抱回江东,也是赵云夺回。刘备攻取益州后,封刘禅为太子。刘备死后刘禅于彰武三年(223年)继位,拜诸葛亮为相父,先后六次支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又先后九次支持姜维北伐,蜀国的国力基本被战争掏空。刘禅后期又因宠信宦官黄皓,加速了蜀国的灭亡。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并在洛阳安度晚年,司马昭为何没有杀掉刘禅以除后患?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禅望风而归,司马昭不战而屈人之兵,刘禅没有给司马昭带来很大的损失。263年,司马昭分让路大军伐蜀,诸葛绪为中路军,领军三万,由祁山进攻武街、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路。西路军由邓艾率领三万人,出狄道进攻沓中屯田的姜维。钟会则亲率十余万大军,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三人都想取得灭蜀第一攻。


邓艾精通兵法,又建功心切,可以自己军队数量有限,于是想出偷渡阴平小道,直接进攻成都的想法。建议被司马昭采纳后,邓艾亲率三千精兵由阴平小道轻装前进,并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蜀军威声大震。不久邓艾便兵临成都,刘禅自知不是对手,开城投降,邓艾兵不血刃占领成都,蜀国灭亡,并要求姜维即刻投降。由于刘禅投降,战争并没有给司马昭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也是司马昭不杀刘禅的原因。


其次刘禅只想安度晚年,并无谋反之心。刘禅投降钩,司马昭本想安排刘禅在蜀国继续经营,但不幸出现了姜维钟会谋反的事情。于是司马昭果断将刘禅押送回洛阳,严加看管。并且封刘禅为安乐公,也就是希望刘禅能识时务,安于现状,不要谋反的意思,封刘禅的蜀汉太子刘恂为奉车督尉,其余的蜀汉官员也都有官职。刘禅也确实没有谋反的意思,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无所事事,司马昭又赐给刘禅美女、锦衣玉食,供其享用,刘禅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身边的蜀汉官吏们看到刘禅没有反心,也都安定下来。


再次司马昭设宴试探刘禅,刘禅却乐不思蜀。司马昭年事已高,自知来日不多,很担心死后刘禅会谋反,于是就宴请文武百官,以此来试探刘禅的心意。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舞女跳蜀舞,蜀国的旧部看后无不泪流满面,只有刘禅一边喝酒,一边微笑着欣赏。司马昭见状,便责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见司马昭问话,急忙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身边的部下御正听后,便对刘禅说:如果司马公再问起是否思蜀,你就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无时无刻不思念”,这样司马公便会放我等回蜀地。司马昭看到二人在下面嘀咕,于是有义正言辞的问:司马公真的不思蜀。刘禅便答道: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无时无刻不思念也!司马昭便说:此话倒是不像出自你之口,可是旁边御正所说?刘禅大惊道:公何以得知?满座百官无不大笑,唯有司马昭笑的最是开心,并且对其子司马炎道:刘禅如此中肯,我无忧矣!


也正是刘禅表现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有没有什么大志向,因此司马昭才没有痛下杀手。最主要是,刘禅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杀掉刘禅说不定蜀国会大乱,最主要是江东孙皓再也不敢投降司马昭。以此司马昭不会杀刘禅。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昭不杀刘禅?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刘禅投降后,司马昭不仅没有杀死刘禅,还封他为安乐公,并且得到了善终,这在亡国之君中是很少见的。

那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呢?

首先,司马昭是为了收的人心,当时三国,曹魏虽然名义上是曹姓人为帝但是大权已经落到司马氏手中。

三分天下,只有蜀汉投降,还有了一个东吴还没灭亡,司马昭不杀刘禅是给东吴做榜样,即使投降也会很礼待的。

若是把刘禅杀了,那东吴知道后,到后来魏攻吴的时候,觉得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那还不如奋力反抗,这样的话,要灭东吴就没那么容易了。后来东吴皇帝也是投降的!

其次,刘禅对司马昭已经够不成威胁了,蜀汉已经灭亡,刘禅也没有复国之意。司马昭为了试探他,给他找来歌舞让刘禅欣赏,刘禅不仅不难过,反而很快乐开心。

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地吗?刘禅回答,很快乐不思蜀。司马昭听了觉得刘禅如此享乐,也不图复国,就没有必要杀他就,这也是乐不思蜀来历。

最后,司马昭虽然没有杀刘禅,不仅因为对自己够不成威胁,同时刘禅已经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杀不杀无关紧要,反正他也不能光复汉室了。

所以,司马昭没有杀了作为阶下囚的刘禅!


中孚鉴


礼遇亡国之君(兴亡继绝)是华夏文明的“传统美德”,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所谓“王道”,除非这个亡国之君是一个类似桀纣那样的前朝暴君,一个失去了“天心民意”的孤家寡人。在十六国与南北朝之前的上古中国,新君主基本上只会去诛除前朝暴君,而不会诛除所有亡国之君,那些个因为懦弱、平庸、无能而亡国的君主往往被奉为新王朝的国宾,被新的统治者拿来当做应证自身王者气度的吉祥物

在司马昭以前,周、秦、汉、魏等四个象征天道的正统王朝,也在不同程度上做到了“兴亡继绝”之王道,礼遇亡国之君或亡国之祀:

  • 周灭商时,不仅纣王本身是自焚而死,而且西周仍以纣王之子武庚为商主,后来由于三监之乱,不得不讨灭武庚,也还会再立一个宋国,延续商王的祭祀;

  • 秦灭周时,也并没有诛除周赧王,周赧王本身是忧愤而死,秦军灭亡周朝以后,仍旧给了东周公后裔一片地,让他们延续周王的祭祀;

  • 至于秦朝,收容秦王子婴的刘邦最终战胜了诛杀秦王子婴的项羽,似乎也在冥冥之中,应证着天心民意所更中意的“仁厚王道”之君;

  • 曹魏代汉以后,汉献帝被奉为山阳公,直至公元234年方才寿终正寝,汉献帝子孙也一直在魏晋两代以山阳公的身份享受政治待遇(刘协-刘康-刘瑾-刘秋),直到五胡乱华,才被乱军诛灭于封国山阳(焦作一带)。


由此可见,司马昭完全没有诛杀安乐公刘禅的舆论可能,因为诛杀刘禅只能进一步应证司马昭是一个毫无“王道”气度的篡位者。更何况,司马昭诛杀魏帝曹髦在先(公元260年),征服巴蜀在后(公元263年),诛杀魏帝给自己带来的政治污点已经够黑的了(弑君在古人看来是相当大逆不道的),他司马昭何必再背上一个诛杀亡国之君的政治污点

至于,后来各大新王朝建国以后对旧王朝皇帝及皇室的诛除行为,完全是十六国与南北朝开的头,司马昭生活在十六国与南北朝之前,我们当然不能用南北朝以后的“历史环境”来分析司马昭咯。而且,大部分朋友都认为:新王朝皇帝总会通过斩草除根的方式诛杀前朝皇帝与皇室的,不过,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十六国与南北朝之前哦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一下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寒鲲


说明刘婵这人很上道

1:首先论性格 诸葛亮没少压制刘婵 刘婵会“”对对对大哥说得对”而不是“你们都是我孙子”

2:其次轮地位 刘婵住的是人家都城 周围都是自己人 刘婵身边留的都是一群煞笔洗脑过度的老头子 杀他有必要么

3:刘婵是辅助跟司马炎AP俩人能玩一起去


交流全靠心有灵犀


如题,你也说了刘禅已经成为阶下囚了,为什么还要费劲杀了他?在那个时候,这种做法是屡见不鲜,刘备得益州,曹操破张绣,荆州刘琮投降。后面的吴主投降,刘协让位,做法几乎都是这样。再说后主在帝位几十年,杀了他有可能造成人心惶惶。既然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而且还有好处的人,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把他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