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我們總說,人一定要獨立。

只有獨立,才能讓我們在這世上更好地生存。

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很注重孩子的獨立性。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家長卻因為對孩子的“愛”

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獨立的機會。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朋友的孩子出生後,一直都是奶奶在帶,全權負責孩子的一切。

孩子一哭,就抱著不停安慰,到了孩子一歲時,還經常要大人抱,不抱就哭。奶奶的體力又不行,這樣一天折騰下來,整個身子都是疼的。

孩子吃飯時不想吃,奶奶就跟著喂,有時還一邊說:“我的乖乖,不吃等會兒會餓的,吃一點吃一點。”

孩子和別的小孩一起玩,起了衝突,奶奶一馬當先衝上去就說別人小孩,然後抱著孩子安慰,說:“都是他不好,乖乖不和他玩了”

……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就這樣,孩子慢慢長大了,可是到了2歲時,朋友卻發現孩子有點不對勁兒:不愛說話,說話時也含糊不清;特別愛哭,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別人喊他名字,他也沒有任何反應……

其實,當朋友說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

從來沒有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對孩子來說,1歲以後就應該有意識培養他的獨立能力了,因為這個時期,他開始有了獨立的能力。

如果讓孩子錯過了這個重要的過程,那麼就會挫傷孩子獨立性的萌芽,使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朋友的孩子,正是因這樣的原因,導致現在缺乏獨立性。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那應該怎樣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呢?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生活習慣入手,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飯,自己練習穿脫衣鞋,自己學習洗手、洗澡等,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路途。不必擔憂孩子做不好,他會慢慢嘗試,然後熟悉。這是每一個人進步的過程。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2.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在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衝上前,替孩子直接解決了,覺得孩子那麼小,受欺負、受委屈了怎麼辦?而恰恰是大人的這種反應,讓孩子學會了“躲藏”。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大人可以提供建議,但千萬別越俎代庖。

家長太勤快不是好事,等孩子長大了,後悔也沒用!

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需要大人適當放手。例如,當孩子問鳥為什麼能飛這個問題時,大人千萬別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要反問孩子:這個問題真好,你覺得為什麼呢?這樣的回答能讓孩子學會自己探索,並培養獨立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