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艺术家 葛雅静

古人的书画艺术常以手卷形式呈现,第一字、第一景,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缓缓观看。其中突出了时间和排列的概念,这也是我的艺术理念——“书写性”最重要的特征。简单的线条可以带出力量,情绪,节奏,我喜欢将对象诠释为线性图像,像是写出来的,有些写得很慢但是有些又明显带出身体运动的走势,灰黄色的表面之下是随性书写的笔触,是线条的对话。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 《瓶盖儿》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三兄弟》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食为天系列》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食为天系列》

在葛雅静看来,艺术对大多数人是奢侈品,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在德国日本等走在中国之前的国家,他们的艺术家似乎都很羡慕中国的艺术家的环境状态。他们的艺术行业更加规范,年轻的艺术家没那么容易出来,而中国的速度太快了,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当然也会有些野蛮生长的乱象,这是速度带来的必然,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中国做艺术的年轻人有丰富的面貌,但真正的话语权或者真正的评判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喜喜》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两颗心脏》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心脏病》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局》

人们对香烟的态度让我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嗜烟如命,有的深恶痛绝,有的则可有可无。相互发烟、点烟等举动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交行为,如酒桌上敬酒般有很多的讲究规矩。抽什么烟似乎也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男人们在聚会前都会准备两包好烟带在身上。燃烧殆尽的烟头似乎承接着使用者的思绪,情感,东倒西歪地站在烟缸里,定格下了灭烟这个动作。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烟头姿态留有人的余温,暗含与会者、参与者社会地位,阶级等级的差别。我对人留着器物上的活动痕迹很感兴趣,相对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而言,它似乎更隐晦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为他人留有余地。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布面综合材料作品《烟头》

“如果人人都可以选择性失忆——拓印遮盖上灰黄的尘埃,然后只撕开我们喜欢的,愉快的,幸福的记忆,其他的就随时间慢慢消散”。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艺术亦然。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纸本油画作品《烟头》

葛雅静:流动的书写性

纸本油画作品《烟头》

“艺术是一条难走的路,怀揣单纯的喜爱和梦想,后来会被现实挫伤,艺术创作做好了做顺了能带来极大的幸福满足感,同样它也会时不时让你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推翻。这是必经的过程,而这种创作时对自己的肯定、怀疑、否定会永远伴随我们,需要有勇敢的坚持和对自己的不断反观总结、对自己艺术道路拓展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